[发明专利]玻璃出料管拉拔模组、玻璃出料管制造方法及玻璃出料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13389.0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8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孙阳;张胜明;石映奔;陈鹏;牟冉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光明派特贵金属有限公司;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5/14 | 分类号: | C03B15/14 |
代理公司: | 51124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敬川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出料管 拉拔 模组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玻璃出料管的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出料管拉拔模组、玻璃出料管制造方法及玻璃出料管,旨在解决如何制造出内径和外径的精度更高、且内壁质量更好的玻璃出料管的问题。该玻璃出料管拉拔模组,包括拉管外模和短芯拉头,使用时拉管外模和短芯拉头之间形成有管壁挤压间隙和管壁成型间隙。该玻璃出料管制造方法包括利用上述的玻璃出料管拉拔模组进行精拉拔的步骤。该玻璃出料管由上述制造方法制作。利用该玻璃出料管拉拔模组进行精拉拔制造管成品的过程中,管粗坯的管壁首先受到管壁挤压间隙的挤压,然后管壁在管壁成型间隙中定型被拉出;制出的管成品内径和外径的公差均不超过±0.01mm,其内、外壁表面粗糙度不超过Ra0.4。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出料管的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出料管拉拔模组、玻璃出料管制造方法及玻璃出料管。
背景技术
玻璃原料经过窑炉、澄清池、搅拌池、出料管等作用形成熔融玻璃,熔融玻璃的流出是依靠出料管来完成的,因熔融玻璃的液面与出料位置有一定的落差Δh,这种落差形成的重力势能成为了熔融玻璃流出的动力。适当的温度下熔融玻璃在出料管内保持平稳流动状态,以获得合适的流量。在出料管已确定的情况下,提高温度能够获得更大的流量;一般通过电极回路加热提高熔融玻璃的温度,而熔融玻璃加热的效果通常由出料管的厚度公差决定,其流动的规律性由出料管的内壁质量决定。生产过程中,对熔融玻璃温度的限制是要保证玻璃的性质不发生变化,即保证玻璃不发生分相或析晶;对熔融玻璃流动规律性的限制是要避免产生成型条纹。
目前,制造熔炼玻璃出料管的材料优选为铂金、铂铑合金、铂黄合金、铂铑黄合金等,所制造的出料管具有熔点高,抗蠕变能力强,化学性能稳定,抗腐蚀能力强等特点。但由于制造的设备和制造工艺所限,所制造的现有玻璃出料管内径和外径的精度不高,即玻璃出料管的厚度公差大,并且玻璃出料管的内壁质量较差;因此,利用现有玻璃出料管生产玻璃产品时,不仅需要频繁跟换出料管,而且易导致玻璃分相或析晶,所生产的玻璃产品条纹很多,良品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玻璃出料管拉拔模组,旨在解决如何制造出内径和外径的精度更高、且内壁质量更好的玻璃出料管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玻璃出料管拉拔模组,包括拉管外模和短芯拉头;
所述拉管外模上设有拉管孔,所述拉管孔上直径最小的部分为拉管外成型部,所述拉管外成型部后侧的拉管孔部份为拉管外挤压部;
所述短芯拉头上直径最大的部分为拉管内成型部,所述拉管内成型部后侧的短芯拉头上具有拉管内挤压部,所述拉管内挤压部与拉管内成型部平滑过渡连接;
所述拉管内成型部的直径小于拉管外成型部的直径;
工作过程中,使拉管内成型部与拉管外成型部同轴并彼此相对应,所述拉管内成型部与拉管外成型部之间形成有圆环形的管壁成型间隙;并且,使拉管外挤压部与拉管内挤压部同轴并彼此相对应,所述拉管外挤压部与拉管内挤压部之间形成有管壁挤压间隙。
进一步的是,所述拉管外挤压部为直径从前往后逐渐变大的凸弧面孔的孔侧壁,所述拉管内挤压部为直径从前往后逐渐变小的锥形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拉管外成型部前侧的拉管孔部份为直径从前往后逐渐变小的凸弧面孔的孔侧壁。
进一步的是,所述短芯拉头包括短芯本体,所述短芯本体上设置有硬质结构,所述拉管内成型部和拉管内挤压部分别为硬质结构的一部分。
进一步的是,所述硬质结构为硬质合金套,所述硬质合金套与短芯本体过盈配合装配在一起,位于硬质合金套前侧的短芯本体部分为直径从前往后逐渐变大的锥形轴肩,该锥形轴肩前端的边沿上设有圆角,该锥形轴肩后端的直径不超过拉管内成型部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光明派特贵金属有限公司;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光明派特贵金属有限公司;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33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光电元件与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