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污固废物处理系统和油污固废物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8425.4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58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孟照国;李亚杰;杨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清道夫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1/00 | 分类号: | C10G1/00;C10B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维诗律师事务所 11393 | 代理人: | 杨安进;徐永浩 |
地址: | 12100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污 废物处理 固废物处理系统 油水分离系统 热解吸装置 废物 冷凝系统 油气分离 热解吸 油污染 无害化处理 油气混合物 油水混合物 粉尘污染 环保效益 依次布置 油污泥 再回收 空气污染 回用 可用 内腔 废渣 加热 水污染 排放 | ||
本发明涉及油污固废物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油污固废物处理系统和油污固废物处理方法,油污固废物处理系统包括依次布置的热解吸装置、冷凝系统和油水分离系统,热解吸装置用于对在自身内的内腔内输送的油污固废物加热以热解吸,冷凝系统用于对油污固废物热解吸得到的油气混合物进行油气分离,油水分离系统对油气分离后的油水混合物进行分离。可以将油污固废物处理得到可排放的废渣、可用的油和可回用的水,从而实现油污泥等油污固废物的绿色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再回收利用,并且不产生粉尘污染、油污染、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污固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对例如在运输采油、炼油过程中产生的油污固废物进行处理的油污固废物处理系统和油污固废物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石油行业中,会产生油田开采、炼油厂生产时所产生的油污泥废弃物、石油存储产生的罐底油污泥废弃物以及石油、石化行业、钢厂产生的高污染废弃物等。这些废弃物的排放会给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从而已被国家列入危险废弃物类。为防止污染土壤、水体和大气等,需要及时处理这些废弃物。另外,这些废弃物量大,其中含有一定的可利用价值的石油资源和其他能源(例如,热能)。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再生资源回收以物资不断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全球潮流,因此需要回收废弃物中的可再生能源。总之,针对上述废弃物,既要实现环境保护,又要达到资源回收利用的目的。
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油污泥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例如,浓缩干化法、浮选去油法、降粘压滤法、萃取分离法、微生物降解法、离心分离法、直接填埋法、螺旋输送连续处理方法等。但是,这些处理方法无法达到上述期望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效果,分别存在二次污染、成本高、处理效果差、无法回收油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污固废物处理系统,该油污固废物处理系统能够实现油污固废物例如油污泥的绿色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再回收利用,并且不产生粉尘污染、油污染、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污固废物处理系统,该油污固废物处理系统包括依次布置的热解吸装置、冷凝系统和油水分离系统,其中,所述冷凝系统的进气端和所述热解吸装置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油水分离系统的进液端和所述冷凝系统的排液口连接,所述热解吸装置用于对在自身内的内腔内输送的油污固废物加热以热解吸,所述冷凝系统用于对油污固废物热解吸得到的油气混合物进行油气分离,所述油水分离系统对油气分离后的油水混合物进行分离。
通过该技术方案,由于热解吸装置能够利用自身的内腔对该内腔内输出的油污固废物进行热解吸,比如,油污固废物可以从进料口掉落在承料板上并被刮板链的刮板刮送,并在刮送过程中,通过加热单元加热承料板从而实现油污固废物输送过程中热解吸,以得到油气混合物和废渣,而冷凝系统则对油气混合物冷凝以分离出油水混合物,而油水分离系统则将油水混合物进行分离,这样,通过该油污固废物处理系统,可以将油污固废物处理得到可排放的废渣、可用的油和可回用的水,从而实现油污泥等油污固废物的绿色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再回收利用,并且不产生粉尘污染、油污染、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进一步地,所述热解吸装置为具有全封闭无氧内腔的全封闭无氧热解吸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全封闭无氧热解吸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内腔,所述内腔的上腔壁上设置有料封进料装置,所述内腔的下腔壁上设置有料封出料装置;
物料输送单元,所述物料输送单元设置在所述内腔内并包括驱动轮、从动轮和刮板链;
承料板,所述承料板位于所述刮板链的下方并与所述刮板链接触,使得被所述驱动轮驱动的所述刮板链能够将掉落在所述承料板上的物料刮送到所述出料口;
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承料板的承料表面下方,以能够间接地加热所述承料板上被刮送的物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清道夫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辽宁清道夫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84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