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挥发分球形硅树脂微粉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3837.9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7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傅人俊;曲大伟;胡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常吉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3/12 | 分类号: | C08J3/12;C08L83/0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22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挥发 球形 硅树脂 制备 方法 | ||
一种低挥发分球形硅树脂微粉的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其是将球形硅树脂微粉和硅烷化原料投入配有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在加热装置加热以及搅拌装置搅拌状态下反应并且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反应结束冷却至常温后进行压滤,将压滤得到的滤饼减压蒸发,并且控制减压压力,控制减压温度和控制蒸发时间,得到低挥发分球形硅树脂微粉,其中,当所述硅烷化原料在常温下呈固体时,则向所述反应容器中加入溶剂并且对压滤后的所述滤饼用所述溶剂洗涤。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工艺过程简练,因而能满足工业化放大生产要求;由于将形硅树脂微粉在反应容器中与硅烷化原料反应,因而得到的低挥发分球形硅树脂微粉的挥发分可降低至0.52‑0.78%,消耗能耗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挥发分球形硅树脂微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简称杂化材料)既具有无机相的刚性、尺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又兼有有机相的韧性、便于加工等特性,因而近年来在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引起了科技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在众多的杂化材料中,硅树脂微粉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和广泛的应用价值而成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典型代表。
球形硅树脂微粉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有机硅产品新品种,由于具有硬度高、熔点高、耐磨、润滑、无毒、无味、透明、光泽等特性,且结构稳定,环境友好,因此被广泛用作橡胶、塑料、化妆品、涂料等的填料或改性剂。特别是发现作为光扩散剂的用途以来,随着LED行业尤其是LED照明的高速发展,其市场需求量得到了迅速增长,打破了先前由美国迈图、日本信越、韩国三星、中国台湾 长兴占领的市场格局。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有机硅树脂的制备方法的技术信息,如申请号200510034383.5(有机硅树脂球形微粉的制造方法)、200610020361.8(有机硅树脂的合成方法)、200710035632.1(一种有机硅树脂制备方法)、200710132052.4(一种耐高温粉末涂料专用有机硅树脂的制备工艺)、201110074710.5(一种滤砂管用含乙烯基的有机硅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201210226121.9(高效率生产有机硅树脂微球的方法),等等。
包括上面提及的专利在内的已有技术中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环形硅树脂微粉均存在以下通弊:因产品(即球形硅树脂微粉)中残留有一定量的羟基,因而导致挥发分较高(在1-2%)或者挥发分不易达到较低如1%以下的程度,并且放置易吸潮而导致挥发分升高,从而带来应用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低挥发分球形硅树脂微粉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过程简短并且有助于降低能耗而藉以满足工业化放大生产要求以及由该方法制备的低挥发分球形硅树脂微粉因显著降低了挥发分而藉以满足严苛的质量要求。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低挥发分球形硅树脂微粉的制备方法,其是将球形硅树脂微粉和硅烷化原料投入配有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在加热装置加热以及搅拌装置搅拌状态下反应并且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反应结束冷却至常温后进行压滤,将压滤得到的滤饼减压蒸发,并且控制减压压力,控制减压温度和控制蒸发时间,得到低挥发分球形硅树脂微粉,其中,当所述硅烷化原料在常温下呈固体时,则向所述反应容器中加入溶剂并且对压滤后的所述滤饼用所述溶剂洗涤。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球形硅树脂微粉与所述硅烷化原料的重量比为1∶0.1-3;并且当硅烷化原料在常温下呈固体时,则球形硅树脂微粉、固体的硅烷化原料以及溶剂三者的重量比为1∶0.1-3∶1-3。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硅烷化原料为六甲基二硅氮烷、六甲基二硅脲烷、三(三甲基硅基)硼酸酯、三(三甲基硅基)磷酸酯或N, O-双(三甲基硅基)乙酰胺。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反应温度是将反应温度控制为20-90℃;所述的控制反应时间是将时间控制为1-6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常吉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常吉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38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靠墙马桶(366B)
- 下一篇:座便器(2998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