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浮态外循环烘干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2593.2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35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苏琦;杜旭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领向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7/10 | 分类号: | F26B17/1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浮 循环 烘干 系统 | ||
1.一种悬浮态外循环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烘干器(11),其喂料端的下料管一(01)上设有锁风阀一(02)和第一级打散设备(03),进料口设置物料分散器一(04),下部设置第二级打散设备(06),第二级打散设备(06)下方有进风管(07)和集灰仓(08),集灰仓(08)底部设有锁风阀二(10)的排料管(09),所述烘干器(11)分为上下多节,相邻节之间设置喷腾缩口(12),最下面一节与第二级打散设备(06)之间为底部喷腾缩口(05),烘干器(11)中设置有分散锥(13),所述分散锥(13)设置在烘干器(11)的最下面一节;
循环分离器(20),与烘干器(11)的顶部出口连接,出烘干器(11)的含尘气体切向进入循环分离器(20),循环分离器(20)的顶端设有出风口一(21),底部出口连接锁风阀四(23)的下料管二(22),所述烘干器(11)的顶部出口连接鹅颈弯管(14)的入口,循环分离器(20)与鹅颈弯管(14)的出口连接,出鹅颈弯管(14)的含尘气体切向进入循环分离器(20),所述鹅颈弯管(14)的底部设置回料锥斗(15),回料锥斗(15)通过锁风阀(17)和第三级打散设备(18)的回料管(16)接烘干器(11)上的物料分散器二(19),经鹅颈弯管(14)初步分离出的粗料经第三级打散设备(18)打散后再返回烘干器(11),所述下料管二(22)连接第三级打散设备(18)的进口,经第一级打散设备(03)分散后,物料粒径小于5000μm;经第二级打散设备(06)分散后,污泥粒径小于1000μm;经第三级打散设备(18)分散后,污泥粒径小于500μm;
旋风分离器(24),与所述出风口一(21)连接,含尘气体切向进入旋风分离器(24),旋风分离器(24)的顶端设有出风口二(25),底部出口连接锁风阀五(27)的下料管三(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悬浮态外循环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打散设备(06)的下部连接进风管道(07),上部连接底部喷腾缩口(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悬浮态外循环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器(11)的入口风速15~30m/s,内部风速5~20m/s,入口风温150~6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悬浮态外循环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分离器(20)的分离效率10~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领向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领向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259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热水解污泥冷却系统
- 下一篇:一种污泥浓缩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