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8408.9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2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山下嘉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15/02 | 分类号: | F02D15/02;F02D4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李智,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可变压缩比机构的内燃机,该可变压缩比机构构成为能够通过驱动马达来变更内燃机本体的机械压缩比。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该以往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公开了如下装置,该装置构成为,在使机械压缩比向高压缩比侧变化的情况下,有意地使成为在朝向最佳压缩比(要求压缩比)控制机械压缩比时的目标的目标压缩比朝向最佳压缩比延迟地变化。由此,即使最佳压缩比频繁地变化,也能够抑制目标压缩比的变化,所以,能够抑制以与压缩比的变更操作相伴的马达驱动损失为起因的燃料经济性恶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526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前述以往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中,只是有意地使目标压缩比朝向最佳压缩比延迟地变化,所以,即使在最佳压缩比稍微增加了的情况下,结果也是最佳压缩比成为目标压缩比,并且为了使机械压缩比朝向最佳压缩比变更而驱动马达。因此,即使在通过使机械压缩比变更为最佳压缩比而获得的燃料经济性提高效果不与由于驱动马达而消耗的燃料量(马达驱动损失)相抵的情况下,也会为了使机械压缩比朝向最佳压缩比变更而驱动马达。因此,有可能即使使机械压缩比向高压缩比侧变化也无法获得所期望的燃料经济性提高效果。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做出的发明,目的在于通过使机械压缩比向高压缩比侧变化来获得所期望的燃料经济性提高效果。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某技术方案,用于控制如下的内燃机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具备将机械压缩比控制为目标压缩比的压缩比控制部,所述内燃机具备内燃机本体和可变压缩比机构,所述可变压缩比机构构成为能够通过驱动马达来变更内燃机本体的机械压缩比。并且,压缩比控制部构成为具备:最佳压缩比算出部,其基于内燃机运转状态来算出该内燃机运转状态下的最佳压缩比;变更许可压缩比算出部,其在最佳压缩比高于目标压缩比时,算出即使考虑由于驱动马达而消耗的燃料量也能获得燃料经济性提高效果的、高于目标压缩比的变更许可压缩比;以及目标压缩比变更部,其在最佳压缩比高于目标压缩比的情况下,当最佳压缩比成为了变更许可压缩比以上时,将目标压缩比变更为该变更许可压缩比。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该技术方案,能够仅在即使考虑由于驱动马达而消耗的燃料量也能获得燃料经济性提高效果的情况下,变更目标压缩比,使机械压缩比向高压缩比侧变化。因此,能够通过使机械压缩比向高压缩比侧变化来获得所期望的燃料经济性提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内燃机以及控制内燃机的电子控制单元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可变压缩比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对可变压缩比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3B是对可变压缩比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3C是对可变压缩比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可变气门正时机构的概略结构图。
图5是对可变气门正时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6A是对机械压缩比进行说明的图。
图6B是对实际压缩比进行说明的图。
图6C是对膨胀比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表示理论热效率与膨胀比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内燃机本体的运转区域的图。
图9是表示与在使内燃机转速恒定的情况下的内燃机负荷相对应的吸入空气量、进气门关闭正时、机械压缩比、膨胀比、实际压缩比、以及节气门开度的各变化的图。
图10是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压缩比控制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1是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更许可压缩比算出处理的内容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用于基于内燃机转速和现状目标压缩比来算出相加值的相加值映射的图。
图13是对标志F1的设定控制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4是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压缩比控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时间图。
图15是在图14中以虚线围起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16是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控制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7是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速度切换压缩比算出处理的内容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用于基于内燃机转速和现状目标压缩比来算出相减值的相减值映射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84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压控制自适应气阀
- 下一篇:用于控制水喷射的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