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联网设备挂载控制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83801.9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7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杜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801 | 分类号: | H04L12/801;H04L12/2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网 设备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设备挂载控制方法及设备,包括:汇聚单元获取第一转发节点的第一负载和第二转发节点的第二负载,第一转发节点挂载至少一个物联网设备;汇聚单元在检测到第一负载大于预设负载、且第二负载小于预设负载时,确定至少一个物联网设备中需要由第二转发节点挂载的物联网设备集合;汇聚单元通知第一转发节点和第二转发节点根据物联网设备集合更新所挂载的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有利于提高物联网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设备挂载控制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该网络是世间“万物”连接成的一个可控、安全的信息网络,可应用于各行各业,如图1所示。一般地,物联网更多地可理解成各行各业的设备组织成网络,即边缘网络,这些边缘网络再通过适当的方式连接到互联网,实现网络中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实现信息获取、设备控制等。互联网作为物联网的核心,其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协议都十分成熟和完备,而物联网的边缘网络还需大力发展。
物联网的边缘网络和传统的互联网结构不同。传统的互联网中设置了大量的网关和路由器,网络节点之间通过网关和路由器进行通信。在物联网的边缘网络中,网络节点的设备可能都很小,网络节点之间大多通过无线连接,节点设备的功率、处理能力都非常有限,网络规模动态变化。另外,在很多应用情况下,边缘网络中,节点通信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安全性要求很高,而对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实时性等要求可适当放宽。“泛在”、“异质”、“自由”是物联网边缘网络的典型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挂载控制方法及设备,可以提高物联网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挂载控制方法,应用于物联网,所述物联网包括第一转发节点、第二转发节点和汇聚单元,所述第一转发节点的第一信号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二转发节点的第二信号覆盖区域之间的重合信号覆盖区域包括所述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物联网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汇聚单元获取所述第一转发节点的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转发节点的第二负载,所述第一转发节点挂载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设备;
所述汇聚单元在检测到所述第一负载大于预设负载、且所述第二负载小于所述预设负载时,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设备中需要由所述第二转发节点挂载的物联网设备集合;
所述汇聚单元通知所述第一转发节点和所述第二转发节点根据所述物联网设备集合更新所挂载的设备。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物联网的汇聚单元能够监测第一转发节点的第一负载和第二转发节点的第二负载,由于第一转发节点和第二转发节点具有重合信号覆盖区域,故而可以根据重合信号覆盖区域的物联网设备来动态调整转发节点的挂载状态,避免第一转发节点的负载过大、丢包率增高而造成的可靠性降低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物联网的转发节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汇聚单元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设备中需要由所述第二转发节点挂载的物联网设备集合,包括:
所述汇聚单元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设备的参考负载;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负载、所述第二负载和所述预设负载确定所述第一转发节点需要减小的负载;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需要减小的负载和所述参考负载,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设备中需要由所述第二转发节点挂载的物联网设备集合。
可见,本设计中,汇聚单元能够确定重合信号覆盖区域内的至少一个物联网设备的参考负载,并根据确定的第一转发节点需要减小的负载和参考负载,确定至少一个物联网设备中需要由所述第二转发节点挂载的物联网设备集合。如此可以基于负载参数准确确定至少一个物联网设备中需要挂载至第二转发节点的物联网设备,有利于提高物联网中的物联网设备转载的准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38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