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舱门装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70758.2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9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郑业庆;夏小浪;孙星;黄丰收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B62D25/00;B62D6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舱门 装配 结构 | ||
1.一种舱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舱门、车身框架和用于连接所述舱门和车身框架的支撑件;
所述车身框架包括填充基体、内置板和纤维增强树脂层,所述内置板位于所述填充基体的表层,所述纤维增强树脂层覆盖于所述填充基体和所述内置板的外层,所述内置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纤维增强树脂层在所述第一连接孔朝向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孔;
所述支撑件连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
设置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以对所述车身框架和所述第一支架进行固定;
所述填充基体在所述第一连接孔朝向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盲拉钉,所述盲拉钉的头端抵靠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盲拉钉的尾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并卡接于所述凹槽中,通过盲拉钉尾端膨胀产生固定作用;
所述舱门装配结构还包括有锁止件和金属挡片,所述锁止件包括卡接座和转动把手,所述舱门上设置有卡接孔,所述卡接座插入并卡接于所述卡接孔中,所述转动把手转动连接至所述卡接座上,所述金属挡片通过丙烯酸胶粘接于所述车身框架上;
当舱门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转动把手转动至所述金属挡片位置时,所述转动把手与所述金属挡片相互卡合限位;
所述金属挡片为L型结构,由金属板弯折成型,其由弯折处分隔的两段,一段用于与车身框架粘接,另一段用于与所述转动把手产生限位;
所述金属挡片上用于与所述车身框架粘接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凹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基体为高分子发泡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板为金属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增强树脂层包括多层碳纤维/树脂预浸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上连接有第二支架,所述舱门上设置有加强框,设置第二连接件对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加强框进行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舱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框为碳纤维增强树脂,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金属连接板和焊接螺栓,所述焊接螺栓穿过并焊接于所述金属连接板上,所述金属连接板通过丙烯酸胶粘接在所述加强框上背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所述加强框上设置有第五连接孔,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焊接螺栓穿过所述第五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并设置螺母进行尾端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舱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连接板上用于与所述加强框粘接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凹坑。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舱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为碳纤维增强树脂,所述加强框包括拱形部和位于所述拱形部两侧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粘接于所述舱门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舱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上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环绕设置于所述舱门内侧边缘上与所述车身框架的交接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舱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气弹簧,所述气弹簧的一端转动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架,所述气弹簧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舱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装配结构还包括橡胶铰链结构,所述橡胶铰链结构分别连接所述加强框的顶部边缘和所述车身框架的顶部边缘。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舱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多个所述支撑件呈竖直设置,所述舱门处于开启状态时,多个所述支撑件呈倾斜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075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防远光装置和防远光方法
- 下一篇:车辆用车门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