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木槿种子萌发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66708.7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5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晓枫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宁霞光 |
地址: | 5450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木槿 种子 萌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种子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木槿种子萌发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隶属锦葵科(Mal-vaceae),木槿属,原产东亚,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木槿常作为绿篱或观赏用材,它集药用、食用、观赏、绿化、纤维原料价值于一身,经济价值高。木槿结实率高,以种子繁殖为主,种子萌发到幼苗形成阶段是种群内个体更新、物种得以繁衍的关键环节,然而,种子库内休眠种子的繁殖滞后效应降低了子代的适应度,留于土壤的休眠种子易因生理衰老而死亡,严重影响植物自然更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木槿种子萌发率的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木槿种子萌发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种子采集:采集籽粒饱满处于成熟早期的种子备用;
(2)种子预处理:将选出的种子用浓硫酸浸泡20分钟,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用3%NaClO溶液消毒10分钟,并用无菌水冲洗三次;
(3)配制浸种液:摘取杨梅鲜叶用剪刀剪碎,称取20g,加入100倍蒸馏水,25-30℃浸泡48h,3层纱布过滤后得浸提液原液,再用旋转蒸发仪减压蒸发得浓缩液,定容至100ml,加入5-10mgCaCl2、10-20mgKNO3、5mgGA3;
(4)低温层积处理:将种子在所述浸提液中浸泡12小时,后与高温灭菌的湿沙混匀,装入磁盘,表层再覆盖1cm厚的湿沙,置于4℃冰箱内贮藏每隔3d喷水1次,确保湿度;
(5)对种子进行发芽培养并播种。
步骤(2)中所述的浓硫酸浓度为17.2-18.4mol/L。
步骤(4)中所述的湿沙的湿度为65-80%。
浓硫酸处理木槿种子可以破除种子硬实,效果显著。
CaCl2能够促进脂肪酶,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加强呼吸,提高木槿发芽率。
KNO3处理木槿种子可以有效地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钾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是酶的活化剂,促进糖分运输、转化及氮代谢。钾还可以激活种子脱氢酶活性和增加呼吸度,调节溶液水势延缓种子吸水过程,使种子在萌发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膜系统修复和重要酶系的活化,改善细胞内环境和代谢状态,从而促进种子萌发。
GA3是植物生长调节剂,能诱导水解酶,把种子贮藏物由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便于胚的吸收,从而促进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在浸种液中加入杨梅鲜叶原液为洋紫荆种子萌发提供养分,还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营养膜,提高了种子对CaCl2、KNO3、GA3的利用。
低温层积处理可以降低木槿种子SOD活性,种子休眠得以解除,活力水平得以提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选种、种子预处理,浸泡、低温层积处理等多种技术综合选择利用,解决了从内到外抑制木槿种子萌发的多种因素,提高了木槿种子萌发率、缩短了种子萌发周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对本发明并没有限制。
实施例1
一种提高木槿种子萌发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种子采集:采集籽粒饱满处于成熟早期的种子备用;
(2)种子预处理:将选出的种子用浓度为17.2mol/L浓硫酸浸泡20分钟,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用3%NaClO溶液消毒10分钟,并用无菌水冲洗三次;
(3)配制浸种液:摘取杨梅鲜叶用剪刀剪碎,称取20g,加入100倍蒸馏水,25℃浸泡48h,3层纱布过滤后得浸提液原液,再用旋转蒸发仪减压蒸发得浓缩液,定容至100ml,加入5mgCaCl2、10mgKNO3、5mgGA3;
(4)低温层积处理:将种子在所述浸提液中浸泡12小时,后与高温灭菌的湿度为65%的湿沙混匀,装入磁盘,表层再覆盖1cm厚的湿沙,置于4℃冰箱内贮藏每隔3d喷水1次,确保湿度;
(5)对种子进行发芽培养并播种。
经过测定,经过本实施例处理后,鸢尾的萌发率达到了69%。
实施例2
一种提高木槿种子萌发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晓枫,未经李晓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67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