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船用柴油机气缸套内孔耐磨性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562018.4 | 申请日: | 2017-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78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 发明(设计)人: | 肖凤赞;陈从军;刘为作;周义;秦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C9/24 | 分类号: | B22C9/24;B22D27/04;B22C9/02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6 | 代理人: | 彭娅 |
| 地址: | 44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柴油机 气缸套 耐磨性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提高船用柴油机气缸套内孔耐磨性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缸套内设有水雾冷却装置,它包括进水管(1)和进气管(2);
所述的进水管(1)设有第一竖直段,在第一竖直段的外壁设有多个喷水孔(101),第一竖直段的底部封堵;
所述的进气管(2)设有第二竖直段,在第二竖直段的底部设有向上的返流罩(201);
进水管(1)的第一竖直段顶部与扩径的筒体(9)连通,筒体(9)的顶部或侧壁与进水管(1)的水平段连通,进水管(1)的水平段设有进水接头,喷水孔(101)在第一竖直段的外壁从上到下布置,且沿圆周均布多个喷水孔(101),喷水孔(101)的直径为0.5~1.5mm;
进气管(2)穿过筒体(9)顶部的端盖,第二竖直段的底部从进水管(1)的第一竖直段底部穿出,第二竖直段的底部套接有倒锥形或倒弧形的返流罩(201),返流罩(201)的顶部开放;
s1、采用缸套砂箱(4)、型砂(5)和缸套芯铁管(8)制作缸套铸件(7)的浇注型腔;
s2、在缸套铸件(7)浇注完成后,在缸套芯铁管(8)内喷水雾(6),从缸套芯铁管(8)的底部向上吹风,以使缸套芯铁管(8)内的水蒸气排出;
通过以上步骤加速缸套铸件(7)内孔散热,提高缸套铸件(7)内表面组织致密性和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船用柴油机气缸套内孔耐磨性的方法,其特征是:喷水雾(6)时间为2.5~4.5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船用柴油机气缸套内孔耐磨性的方法,其特征是:喷水雾(6)时间为3~3.5小时。
4.一种用于提高船用柴油机气缸套内孔耐磨性的方法的水雾冷却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进水管(1)和进气管(2);
所述的进水管(1)设有第一竖直段,在第一竖直段的外壁设有多个喷水孔(101),第一竖直段的底部封堵;
所述的进气管(2)设有第二竖直段,在第二竖直段的底部设有向上的返流罩(201);
进水管(1)的第一竖直段顶部与扩径的筒体(9)连通,筒体(9)的顶部或侧壁与进水管(1)的水平段连通,进水管(1)的水平段设有进水接头,喷水孔(101)在第一竖直段的外壁从上到下布置,且沿圆周均布多个喷水孔(101),喷水孔(101)的直径为0.5~1.5mm;
进气管(2)穿过筒体(9)顶部的端盖,第二竖直段的底部从进水管(1)的第一竖直段底部穿出,第二竖直段的底部套接有倒锥形或倒弧形的返流罩(201),返流罩(201)的顶部开放;
进水管(1)的水平段与筒体(9)和进气管(2)之间的第一空腔连通,进水管(1)的第一竖直段与进气管(2)的外壁之间也形成第二空腔,第二空腔的底部设有焊接的挡板,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连通;
筒体(9)顶部或侧壁还设有用于起吊的吊耳(10),将进水管(1)和进气管(2)组合为一个整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雾冷却装置,其特征是: 还设有摆动驱动机构,摆动驱动机构与进水管(1)的水平段或者进气管(2)的水平段连接,以驱动筒体(9)沿竖直的轴线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未经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201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减震器支架成型模具
- 下一篇:一种散热片加工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