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包装食用保健油茶饮品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57864.7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3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明;覃逸明;蓝峻峰;赵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王小明 |
主分类号: | A23L2/02 | 分类号: | A23L2/02;A23L2/04;A23L2/52;A23L33/105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45102 | 代理人: | 韦永青,黄桂云 |
地址: | 546199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装 食用 保健 油茶 饮品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油茶饮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是居住于中国云南、贵州、湖南和广西等省区的侗、瑶、壮、汉等民族的一种特别饮茶,其饮用是,是将茶和佐料放入锅内,用锤将其捣烂后取出,再放入炒锅中用油炒香,然后加水煮沸,将茶汁倒入装有其它配料的碗中饮用,而剩下的茶渣再反复锤打、水煮、冲泡饮用。这种油茶浓香、甘甜美味,常饮用能提神醒脑、强身健体,深受欢迎。
传统的油茶是现做现吃的,不仅耗时久,而且不能存放,因此,人们开始根据传统的油茶制作方法,采用新的工艺方法,配制成一种可以方便饮用、存放的油茶产品。目前,这种新型的油茶产品大多是事先将油茶原料、配料分别通过简单的炒制或油炸后,再经烘干、灭菌、分袋包装而成,食用时只需加水煮沸或用沸水冲泡即可。虽然这种新型的油茶产品实现了方便饮用、存放的目的,但这类油茶产品却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这种新型的油茶产品在饮用时煮制或冲泡的时间比较短、温度较低以及其他因素的存在,使得油茶含有的有效活性和营养成分难以通过直接接触人体而被人体所吸收利用,保健功效大大折扣,且其味道也难以与传统现做现吃的油茶相比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包装食用保健油茶饮品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可以解决现有速食油茶产品存在油茶有效活性和营养成分难以与人体直接接触而被吸收利用的问题,提高其保健功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它采用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茶叶6份~20份、甜茶叶3份~6份、生姜3份~8份、大蒜3份~5份、葱1份~3份、香菜1份~3份、食用盐1份~5份、酸度调节剂1份~5份;
其制备方法如下:
先将上述原料中的茶叶、甜茶叶、生姜、大蒜、葱、香菜炒制捣碎,然后再提取出其有效活性和营养成分,并加入食用盐和酸度调节剂,使其盐度至0.5%~10%、酸碱度pH值至1~4,然后灭菌、封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方案是:所述提取出其有效活性和营养成分的具体步骤如下:
A.向炒制捣碎后的原料茶叶、甜茶叶、生姜、大蒜、葱、香菜中加入浓度为25%~85%的乙醇,并在超声波功率为20W~100W、温度25℃~70℃的条件下,超声波提取10min ~100min;
B.将A步骤超声波提取得到的物质在温度为78℃~99℃的条件下,蒸馏出90%以上的乙醇进行回收,并将乙醇蒸馏后剩余的物质进行过滤,收集滤液。
更具体的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提取出其有效活性和营养成分的具体步骤如下:
A.向炒制捣碎后的原料茶叶、甜茶叶、生姜、大蒜、葱、香菜中加入浓度为25%~85%的乙醇,并在微波功率300W~600W的条件下,微波萃取2min ~10min;
B.将A步骤微波萃取得到的物质在温度为78℃~99℃的条件下,蒸馏出90%以上的乙醇进行回收,并收集剩余的物质。
更具体的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提取出其有效活性和营养成分的具体步骤如下:
A.向炒制捣碎后的原料茶叶、甜茶叶、生姜、大蒜、葱、香菜中加入浓度为50%~85%的乙醇,并在温度为50℃~85℃的条件下,回流萃取60min ~100min;
B.将A步骤回流萃取得到的物质在温度为78℃~99℃的条件下,蒸馏出90%以上的乙醇进行回收,并收集剩余的物质。
更具体的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提取出其有效活性和营养成分的具体步骤如下:
A.向炒制捣碎后的原料茶叶、生姜、大蒜、葱、香菜中加入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并调节其pH值至3.5~6.5,然后在35℃~48℃下酶解15~100min;其中,所述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加入量的总和占原料茶叶、生姜、大蒜、葱、香菜总和的0.2wt%~1wt%,纤维素酶与果胶酶的质量比为1:2~2:1;
B.向A步骤酶解后得到的物质中加入浓度为50%~85%的乙醇,并在温度为50℃~85℃的条件下,回流萃取60min ~100min;
C.将A步骤回流萃取得到的物质在温度为78℃~99℃的条件下,蒸馏出90%以上的乙醇进行回收,并收集剩余的物质。
更进一步的,所述酸度调节剂为柠檬酸、乳酸、苹果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王小明,未经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王小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78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