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虚拟物联中间件构建端到端物联设备智慧联络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54431.6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2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加派;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邮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虚拟 中间件 构建 端到端物联 设备 智慧 联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NB-IoT业务虚拟化技术及语音交互信息集成技术,特别是一种基于虚拟物联中间件构建端到端物联设备智慧联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IOT方案需要从终端感知层基础设备,逐步向平台层和应用过渡和转移,涉及产业链条太长,需要搭建一个独立的平台来完成,不利于硬件设备厂商快速实现设备物联。采用传统的3g/4g网络实现物联,而未来需要NB-IOT技术实现应用。只能实现基础的连接与感知,无法实现智能交互,例如要求设备进行某项操作,并实现上下文的对讲沟通。面向企业、政府、家庭的呼叫中心的沟通方式多采用异步方式,即单向传输。无法实现同步的将视、听、感知能力与客户服务集成于一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虚拟物联中间件构建端到端物联设备智慧联络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虚拟物联中间件构建端到端物联设备智慧联络的方法,采用虚拟化的物联中间件来实现物联设备智慧联络,并提供一基于虚拟化架构、智能联络与物联服务中间件,包括:一虚拟化基础设施模块、一语音智能及全媒体交互模块、一物联设备控制模块、一OpenAPI模块以及一资源配置模块。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虚拟化基础设施模块的平台功能由软件实现,运行在虚拟化基础设施之上,通过虚拟机完成传统移动网元逻辑实现。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虚拟化基础设施模块包括虚拟计算单元、虚拟存储单元以及虚拟网络单元,以通过虚拟化层对计算、存储和网络硬件资源与其相应的虚拟化资源的调度,并支持资源调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虚拟化基础设施模块还包括一虚拟化管理和编排单元,用于对资源管理、对网络业务编排、对物理和软件资源和虚拟化网络功能生命周期管理。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语音智能及全媒体交互模块包括语音智能交互单元、全媒体联络单元以及语音识别内核及内容渲染单元;
所述语音智能交互单元通过采用语音识别方法及自然语言理解方法,对用户的语音指令进行解析翻译;
所述全媒体联络单元通过采用基于中邮科呼叫中心实现提供坐席多种交互方式,且交互方式包括电话语音、互联网、RFID物联网以及SSC全媒体;
所述语音识别内核及内容渲染单元通过中邮科呼叫中心对用户语音指令的人工智能分析,使得系统能够正确响应用户指令需求。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语音识别内核及内容渲染单元提供文字语音的双向转换,将文字转换成语音,将语音转换成文字,输入的同时即刻响应,自动判断语音或文字,实现相互转换输出。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话语音包括:电话、传真、留言;所述互联网包括:邮件、IM、微信、微博、视频。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物联设备控制模块实现对物联设备的动态配置管理,驱动指令下发及状态的监控。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OpenAPI模块提供开放标准化的接口,对电信进行封装,为合作伙伴开发提供调用,并通过采用OSS/BSS,实现平台上建设业务受理平台与业务处理平台,提供受理与计费业务,并将合同工单信息通过接口与计费平台、经营分析平台匹配。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资源配置模块提供对接入客户的资源配置管理。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虚拟物联中间件构建端到端物联设备智慧联络的方法,
1)、基于虚拟化物联平台,实现终端低功耗/低成本要求和窄带空口要求,能力开发基于开放的核心网虚拟PAAS平台架构,可以快速形成解决方案。
2)、通过集成语音识别及行业呼叫中心能力,形成all in box形式的服务,降低部署成本。
3)、通过叠加网络能力开放(终端管理/位置等),使能M2M业务。
4)、提供有QOS保障的高体验业务,灵活定制M2M,立足行业市场,可扩展至高价值政企、家庭市场,如监控安防、交通指挥中心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邮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邮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44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