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燃物热解气化系统及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9230.7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4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天学;席北斗;李英军;黄彩红;余红;朱建超;杨津津;李翔;张颖;许鹏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J3/04 | 分类号: | C10J3/04;C10J3/8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燃物 解气 系统 处理 方法 | ||
一种可燃物热解气化系统及处理方法,该热解系统由热解气化炉、热解气燃烧及增温单元、热解缓冲收集单元、热解回流控制装置、热解气体冷却单元、热解气净化单元和储气罐组成。其中,该热解气回流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从所述热解缓冲收集单元和所述热解气后处理单元输出的气体返回到所述热解气燃烧及增温单元中进行燃烧的比例。本发明的热解系统实现了热解气缓冲调节,再通过回流控制装置,补充进入热解炉二燃室,实现了进入二燃室热解气气量、成分的稳定性,保证了各热解炉系统内温度的稳定性,避免由于温度的波动以及热解气化炉启动而形成的二噁英等污染物,提高了尾气的达标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燃固体废物热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生态园区、乡镇、县市等区域的可燃物热解气化系统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可燃固体废物收集、运输、处理等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且由于当前的分类、处理技术无法实现对所有可燃固体废物的去除,只能通过随意堆放或填埋进行处理,造成资源浪费和土地紧张。
热解气化基于物质受热发生分解的反应过程,由于热解过程不涉及催化剂,以及其它能量,因此受到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将其应用于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及资源化中。目前对于热解气化有一些专利申请,但大部分集中于热解炉结构本身,很少考虑热解系统的能量综合利用,即使少数几篇也是仅考虑将热解气进入热解炉外围的燃烧室燃烧,达到补充热解炉的热量,没有综合考虑到由于物质特性的差异,不同物料、不同时间段产生的热解气成分、热量不同,导致炉体内温度波动性大,难以保证热解气的全面达标。
因此,目前亟需研发热解气的综合控制与利用的技术装备,以便针对性解决热解系统运行过程中不同物料、不同时间段产生的热解气量、炉体温度波动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燃物热解气化系统及处理方法,以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燃物热解气化系统,包括热解气化炉、热解气燃烧及增温单元、热解缓冲收集单元、热解气回流控制装置和热解气后处理单元;其中:
热解气燃烧及增温单元,用于燃烧热解气,产生的热量用于维持或提高所述热解气化炉内的温度;
热解缓冲收集单元,用于对所述热解气化炉排出的热解气进行收集;
热解气回流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从所述热解缓冲收集单元和所述热解气后处理单元输出的气体返回到所述热解气燃烧及增温单元中进行燃烧的比例;
热解气后处理单元,用于对从所述热解缓冲收集单元输出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其能够再利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燃物热解气化处理方法,其采用如上所述的可燃物热解气化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热解气化炉对可燃物进行热解气化处理;
当所述热解气化炉中的热解层温度低于900℃,且温度下降速率大于2℃/分钟时,增加所述三通阀和二通阀返回到所述热解气燃烧及增温单元的进气量;当温度高于1000℃,且温度上升速率大于2℃/分钟时,减小所述三通阀和二通阀返回到所述热解气燃烧及增温单元的进气量;其中优先通过控制三通阀,实现热解气缓冲收集单元输出的高温热解气向所述热解气燃烧及增温单元的回流,当从所述热解气缓冲收集单元输出的高温热解气的回流流量小于理论需求量的90%时,再启动所述二通阀,实现从热解气后处理单元输出的气体向所述热解气燃烧及增温单元的回流;当从所述热解气缓冲收集单元输出的高温热解气的回流和从热解气后处理单元输出的气体向所述热解气燃烧及增温单元的回流的总气量大于理论需求量的120%时,优先调节所述二通阀,减少气体回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92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