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化工废水中水合结晶盐固液分离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43706.6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6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马红鹏;齐永红;何长明;蒋靖波;陈文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B01D25/21 | 分类号: | B01D25/21;B01D25/32;B01D35/18;B01D25/28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2 | 代理人: | 刘华 |
地址: | 71005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化工 水中 水合 结晶 盐固液 分离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废水中结晶盐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化工废水中水合结晶盐固液分离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资源特征为煤炭丰富,石油缺乏,天然气不足,因此扬长避短大力发
展煤化工是我国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但
是我国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特征,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水资源却短缺,
且煤化工属于高消耗高污染行业,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成为制约煤化工
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制约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国家颁布《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提出废水“零排放”的概念。
浓盐水的处理也面临着问题,浓盐水高含盐量的特点会对生物产生抑制毒害作用,导致其无法直接进行生化处理。浓盐水的成分复杂,随着国家对于环保的要求的提高,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以资源化利用为目标,组合当前的水处理工艺,能够实现浓盐水中的资源利用。目前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处理针对含盐废水采用蒸发浓缩处理的工艺实现溶解盐的提出。但是目前的工程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因煤化工废水中有机物种类多、成分复杂(多为吲哚类、喹啉类、咔唑类、吡啶类等一些难降解有机物),亦含有NO2-、NO3-等离子的存在,使蒸发结晶盐的颗粒粒径小,无法采用盐化工行业的连续运行离心机作为出盐手段。煤化工废水中主要含有NaCl、Na2SO4,经过分盐处理后,某一蒸发装置产出Na2SO4结晶盐,Na2SO4易于形成Na2SO4·10H2O板结设备及管道。
煤化工废水经过多效蒸发的浓缩,溶液中有机物、NO2-、NO3-等离子亦不断浓缩,使结晶盐的粒径比较小,煤化工废水中经过混盐分离,Na2SO4测结晶盐易形成Na2SO4·10H2O而堵塞管道。故探寻一种适应于煤化工废水中水合结晶盐固液分离装置及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化工废水中水合结晶盐固液分离装置及其方法。本发明针对煤化工水中溶解盐的粒径小、盐易于形成水合结晶盐的分离,提出了一种改进压滤机及工艺。煤化工废水中溶解盐经过多效蒸发实现水中溶解盐的提出,实现废水零排放处理。本发明可以避免结晶盐板结,实现管道和设备、细小颗粒的分离,且压滤机运行稳定,提高整个零排放工程的运行稳定性。
一种煤化工废水中水合结晶盐固液分离装置,出料罐的出口通过出料泵分别连接出料罐的进口和压滤机的中心料孔;滤液罐的进口分别连接压滤机的每个角料孔;压滤机的侧边料孔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预热水进口,一组为预热水出口;反吹气罐的气体出口分别连接压滤机的侧边料孔和部分角料孔,调节池连接压滤机。
一种进行煤化工废水中水合结晶盐固液分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出料罐预备:煤化工废水经过多效结晶蒸发后,含固结晶盐废水进入出料罐,调节相应阀门,使得出料罐内的废水经出料泵进入出料罐进口,防止结晶盐沉降罐体底部;
2)压滤机腔体预热:开启热水预热系统,调节相应阀门,使得热水从预热水进口进入压滤机、从预热水出口流出,使腔体温度控制在一定的温度; 3)压滤机进料运行:待预热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调节相应阀门,关闭预热水进口、预热水出口和出料罐进口阀门,开启出料罐进入压滤机的阀门、压滤机进入滤液罐的阀门,使得出料罐内废水经出料泵、压滤机进入滤液罐,关闭热水预热系统,开始向压滤机内进料,待进料系统压力上升恒定,进料过程完成;
4)压滤机反冲洗:进料结束后,关闭出料罐进入压滤机的阀门、压滤机进入滤液罐的阀门,开启调节池泵及对应的进料阀,迅速开启压滤机反冲洗系统,将进料管内的饱和液排至调节池,防止管道堵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未经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37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