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及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2511.X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8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曾小辉;姚鹏万;侯景强;曾小兵;陆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28 | 分类号: | E04G3/28;E04G3/32;E04G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王灵灵;朱丽岩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建筑物 双重 提升 式外爬架 应用 方法 | ||
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及应用方法,包括第一道外爬架和第二道外爬架,第一道外爬架位于第二道外爬架的上方,第一道外爬架和第二道外爬架均包括爬架系统、支撑系统和爬升系统,爬架系统通过支撑系统附着在超高层建筑物外围,并通过爬升系统向上爬升;爬架系统包括主框架和设在主框架内部的龙骨板和刚性支架;爬升系统包括设于外排竖龙骨外侧的导轨和电动葫芦;支撑系统包括固定在楼板上的悬挑梁,悬挑梁的悬挑端与导轨固定,悬挑端与导轨之间设有可调斜撑。本发明具有安全、适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高层建筑物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及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超高层建筑外架多采用整体提升式爬架和悬挑钢管架两种方式,用于建筑外墙装修,采用悬挑钢管架,利用工字钢分段悬挑钢管脚手架,优点是建筑外立面全防护,操作界面时间长,但是缺点是:1、安拆需耗费大量人工及材料;2、拆除需自上而下进行,需要塔吊配合吊运材料;3、塔吊闲置时间长;
采用爬架,利用整体提升式爬架,优点是:一次拼装整体提升,但是缺点是:1、封顶后拆除需要塔吊配合,空中解体;2、外立面装饰装修修需采用吊篮等其他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及应用方法,要解决现有技术拆卸困难的技术问题;并解决现有技术单重爬架施工进度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道外爬架和第二道外爬架,所述第一道外爬架位于第二道外爬架的上方,所述第一道外爬架和第二道外爬架均包括爬架系统、支撑系统和爬升系统,所述爬架系统通过支撑系统附着在超高层建筑物外围,并通过爬升系统向上爬升;
所述爬架系统包括主框架和设在主框架内部的龙骨板和刚性支架,所述主框架包括内排竖龙骨和外排竖龙骨,所述龙骨板和刚性支架竖向间隔设于内排竖龙骨和外排竖龙骨之间;
所述爬升系统包括设于外排竖龙骨外侧的导轨和电动葫芦,还包括设有电动葫芦上吊点的上承重梁和设有电动葫芦下吊点的下承重梁,所述电动葫芦同时固定在上承重梁和下承重梁上;
所述支撑系统包括固定在楼板上的悬挑梁,所述悬挑梁的悬挑端与导轨固定,所述悬挑端与导轨之间设有可调斜撑;
所述爬升系统的上承重梁和下承重梁水平设在内排竖龙骨和外排竖龙骨之间,内排竖龙骨与导轨连接,由此,所述爬架系统、支撑系统和爬升系统三者连接固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道外爬架防护高度四层半,所述第二道外爬架防护高度三层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道外爬架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五步龙骨板,第二道外爬架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四步龙骨板,所述龙骨板与每层楼板对应设置,所述龙骨板上设有翻板,所述翻板另一端盖设在楼板上。
此外,所述上承重梁和下承重梁设于自下而上数起的第一步龙骨板和第三步龙骨板之间。
更加优选地,所述悬挑梁通过高强螺栓与楼板固定。
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拼装第一道外爬架:在超高层建筑物主体外围拼装第一道外爬架,并跟着主体施工进度向上提升,第一道外爬架向上提升的过程不封堵楼板上用于高强螺栓穿过的预留孔;
步骤二,拼装第二道外爬架:利用第一道外爬架留下的未封堵的预留孔拼装第二道外爬架,并利用第二道外爬架对超高层建筑物主体结构进行装修,相应地,不封堵用于高强螺栓穿过的预留孔,同时第一道外爬架继续向上施工超高层建筑物主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25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