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架空乘人猴车的断绳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6415.4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81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凯;鲁岩;张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B12/06 | 分类号: | B61B12/0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程化铭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架空 乘人猴车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一种井下架空乘人猴车的断绳保护装置,包括断绳抓捕器装置、感应系统和控制系统。断绳抓捕器装置采用连杆结构进行设计,具有成本低和结构稳定的特点,并且根据不同的井下环境,可以使用电磁铁控制或者气动控制;感应装置由传感器模块与Zigbee终端节点组成,传感器模块接收钢丝绳张紧力信息,并由终端节点传递到Zigbee网络中。控制系统接收无线网络信息,监控猴车钢丝绳的张紧力,判断发生断绳事故后,向警报系统报警,并向抓捕装置发出指令。采用无线网络进行通信更加方便稳定,减少维护成本;实时检测钢丝绳张紧力可以提前预防断绳事故,并且在断绳事故发生时快速反应;抓捕器装置能更加快速、稳定的抱紧钢丝绳,更好的对乘人进行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煤矿井下架空乘人装置——猴车的断绳保护装置,可以有效防止煤矿井下猴车运行时,钢丝绳突然断开对乘坐人员造成伤害。
背景技术
地下矿用架空索道装置俗称“猴车”,其目的是缩短矿工在矿道内上下坡的路途时间,减轻矿工上下坡的体能消耗。由驱动装置输出动力带动驱动轮和钢丝绳运行,从而实现输送矿工的目的。在猴车运行中,一旦发生断绳事故,猴车就会在力的作用下下滑掉落,可导致乘坐人员伤亡和运输设施损坏。目前煤矿井下猴车钢丝绳使用很不规范,特别是在钢丝绳的检查、维护以及更换方面没有法理依据。各个矿井使用和更换钢丝绳一般都是凭经验,对整个猴车运输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设计一个针对井下猴车的断绳保护装置十分有必要。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猴车钢丝绳断绳保护装置》(公告号CN203157995U)提供的断绳保护装置,采用的结构为:在猴车迂回横梁上安装一个带电控阀体的卡爪,当发生断绳事故时,需要人工触发安装在猴车尾部的行程开关。触发行程开关后卡爪下落,当猴车下滑至卡爪位置时,被卡爪勾住,使得猴车不能继续下滑。其缺陷是:不能快速的对断绳事件进行反应,也不能预先对钢丝绳进行检测,提前预防钢丝绳断开;断绳保护触发后,卡爪并非第一时间将猴车制动,并且若猴车并非理想状态下向下滑时,此抓捕器便无法保护乘人安全;另外此专利信号的传输方式是通过有线网络,在煤矿井下复杂的环境中线路容易损坏,且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保护井下猴车乘坐人员在发生断绳事故时的人身安全,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响应迅速的井下架空乘人猴车的断绳保护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井下架空乘人猴车的断绳保护装置,包括断绳抓捕装置、压力感应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断绳抓捕装置,由支架、两根杠杆、一副闸瓦和伸缩支撑动力源。两根杠杆在中部位置分别与支架铰接,两个交接点保持设定的间距。一副闸瓦的上下闸瓦分别铰接在两根杠杆同一侧的两个端部,伸缩支撑动力源的两个支撑端分别与两个杠杆的另一侧的端部铰接。
所述感应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模块、与传感器模块数量相等的 Zigbee终端节点和一个Zigbee中心节点。各个压力传感器模块分别安置在不同位置的钢丝绳托辊上,再对应与各个Zigbee终端节点相连。压力传感器模块负责监视钢丝绳张紧力,并将其发送给终端节点。Zigbee中心节点与Zigbee终端节点组成Zigbee无线网络, Zigbee终端节点通过中心节点创建的Zigbee无线网络传出收到的传感器信号。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CPU芯片、报警系统和电源控制模块。CPU芯片分别连接Zigbee中心节点、报警系统与电源模块。Zigbee中心节点将接收到的各个终端节点传来的传感器信号传输给CPU芯片。CPU芯片从中心节点接收信号,处理后控制报警系统与电源模块。断绳抓捕装置与猴车的驱动装置的电源同时被电源模块控制,防止猴车被抓捕装置抱死的同时被驱动轮驱动。
所述伸缩支撑动力源为碟形弹簧与电磁铁吸合机构组成,碟形弹簧支撑在两根杠杆之间,电磁铁吸合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杠杆的端部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64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