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判断PM2.5细颗粒物的生物毒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33883.6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4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奚晔;郝莉鹏;詹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15/00 | 分类号: | G01N15/00;G01N21/7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66 | 代理人: | 王正君,马思敏 |
地址: | 20013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判断 pm2 颗粒 生物 毒性 方法 | ||
1.一种判断PM2.5细颗粒物生物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i)提供待测样本,所述样本为对应于PM2.5细颗粒物的空气污染的样本;
(ii)向所述待测样本中加入发光细菌培养液,从而获得发光抑制率;和
(iii)在50%±10%的发光抑制率下,测定所述样本的毒性指数,从而判断PM2.5细颗粒物的生物毒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i)中,还包括步骤:
(a)取1/10-1/5(较佳地,1/9-1/7)滤膜的待测样本,向其中加入纯水,水浴超声离心后,从而获得上清液;
(b)向所述上清液中加入纯水和渗透压液,从而获得样品待测液;和
(c)向所述样品待测液中加入发光细菌培养液,加入前所述发光细菌培养液中的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原始发光强度)为I0,加入后所述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为I1,比较I0与I1,从而获得发光抑制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样本的量为0.01-0.5g/膜,较佳地,0.02-0.4g/膜,更佳地,0.05-0.4g/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和(b)中不含盐类物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盐类物质选自下组:氯化钠、氯化钾、或其组合。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根据发光细菌的原始发光强度I0和发光强度I1,用急性毒性测试仪,用以下公式计算发光抑制率;
其中公式如下:
发光抑制率(%)=(发光细菌的原始发光强度I0-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I1)/发光细菌的原始发光强度I0×10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细菌为淡水发光细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细菌选自下组:青海弧菌、费氏弧菌、或其组合。
9.如权利要求2双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发光细菌培养液的体积为10-100μl,较佳地,20-80μl,更佳地,30-60μl。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ii)中,用以下公式测定所述样本的毒性指数:
T=C×D;
其中,
D是毒性当量,即毒性阳性,取测试样本质量的倒数作为毒性当量;
C为所述待测样本中PM2.5的浓度;
T为毒性指数,以所述待测样本中PM2.5的浓度C值与毒性当量D的乘积表示,用以反应当日大气中PM2.5的毒性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388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示信息的显示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动态显示数据的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