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32400.0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6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谭天伟;段伊静;曹辉;姜志国;张成彬;李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18/65 | 分类号: | C08G18/65;C08G18/66;C08G18/12;C08G18/40;C08G18/48;C08G18/64;C08G18/32;C08J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桑胜梅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聚氨酯薄膜 木质素 木质素颗粒 多元醇 固化剂 预聚体 催化剂混合 聚酯多元醇 合成工艺 聚醚多元 异氰酸酯 制备成粒 组分混合 可降解 扩链剂 基板 涂覆 固化 溶解 再生 环保 | ||
1.一种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将木质素制备成粒径为微米或纳米尺寸的木质素颗粒;
步骤2),将所述木质素颗粒溶解于LiCl/DMSO溶液,制备出木质素多元醇;
步骤3),将步骤2)制备的木质素多元醇与聚醚多元醇和/或聚酯多元醇、异氰酸酯混合,以形成预聚体组分;
步骤4),将扩链剂和催化剂混合,以得到固化剂组分;
步骤5),将步骤3)制备的预聚体组分与步骤4)制备的固化剂组分混合,然后涂覆在基板上,固化,以制得聚氨酯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iCl/DMSO溶液中LiCl的质量含量为2%-10%,优选为6%-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木质素颗粒的粒径大小为103nm-106nm,优选为103nm-104n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反应在80℃-90℃的条件下进行1-3个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选自T9、T12、DY-20和A33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扩链剂选自PDO、BDO、TMP和TIPA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聚醚多元醇选自EP3600、PTMG-1000(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PG-1000(聚丙二醇)和PEG(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聚酯多元醇选自PBT(聚对苯二酸丁二酯)、PBA(聚丙烯酸丁酯)、PEA(聚丙烯酸酯)和PCL(聚己内酯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素选自碱木质素、酸木质素、有机溶剂木质素和生物炼制木质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步骤4)在低于50℃,优选20-40℃的温度下实施。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素多元醇中木质素的质量含量为5wt%-45wt%,优选为20wt%-45wt%。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素多元醇与聚醚多元醇和/或聚酯多元醇的质量比为1:0.6-1:3,优选为1:1.2-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240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杂化交联动态聚合物的吸能方法
- 下一篇:一种杂化交联动态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