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轧辊磨头的润滑供油电液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28927.6 | 申请日: | 2017-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6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吴怀超;晏文孟;赵丽梅;殷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51/00 | 分类号: | B24B5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李余江 |
地址: | 550025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轧辊 润滑 供油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轧辊磨头的润滑供油电液控制方法及系统,它是采用一套独立的供油系统来满足动静压油膜轴承的润滑,其它部位的油膜润滑通过另一套系统来供油,最后将磨头的所有油膜润滑的供油系统再集中在一套液压供油系统中;同时,在此套集中液压供油系统中采用了自适应冷却系统,可根据油温的高低自动控温,从而消除了因砂轮线速度的变化而导致的油温变化;根据此套集中液压供油系统的控制要求,研发了其PLC控制系统,从而实现了该系统的自动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电液一体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速轧辊磨头的润滑供油电液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国内目前没有高速轧辊磨头,只有普通轧辊磨头,普通轧辊磨头的润滑供油系统如图5所示。普通轧辊磨头主轴的径向油膜轴承和磨头其它部分的润滑都是由上述恒流量或者恒压供油系统供油,没有把径向油膜轴承的润滑供油分开,其它传动部分的润滑会对其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磨头磨削精度的下降。同时,普通轧辊磨头的润滑供油系统没有采用PLC控制,而采用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方法,其接线相对复杂,电路体积庞大、臃肿,不利于检修与维护。因此,现有技术依然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轧辊磨头的润滑供油电液控制方法及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是这样一种高速轧辊磨头的润滑供油电液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一套独立的供油系统来满足动静压油膜轴承的润滑,其它部位的油膜润滑通过另一套系统来供油,最后将磨头的所有油膜润滑的供油系统再集中在一套液压供油系统中,这样既简便又实用。同时,在此套集成液压供油系统中采用了自适应冷却系统,可根据油温的高低自动控温,从而消除了因砂轮线速度的变化而导致的油温变化。通过PLC与变频器的联合控制,并对液压供油系统流量、压力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该集成液压供油系统的自动运行和实时监控,从而为高速轧辊磨床的国产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条件支撑。
与该方法相匹配,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速轧辊磨头的润滑供油电液控制系统,该系统由以下四部分组成:高速轧辊磨头的动静压油膜轴承的润滑供油部分、高速轧辊磨头其它部分的润滑供油部分、磨架回油抽油部分和油箱自适应冷却部分。
其中,所述高速轧辊磨头的动静压油膜轴承的润滑供油部分中,主轴动静压油膜轴承润滑采用恒压供油系统,通过轴向柱塞泵供油,该轴向柱塞泵设有溢流阀;在轴向柱塞泵输出油液的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一先导式减压阀和毛细管节流器最后进入动静压油膜轴承;在先导式减压阀至毛细管节流器的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一精密滤油器、第一单向阀和电磁流量计,在第一单向阀和电磁流量计之间设有压力继电器和第一蓄能器。
进一步地,所述高速轧辊磨头其它部分的润滑供油部分包括床身与止推轴承间的油膜润滑以及偏心套与床身间的油膜润滑等;该部分亦由轴向柱塞泵供油,在柱塞泵的出口与分油器之间依次设有第二先导式减压阀、电接点压力表、第二精密滤油器、第二单向阀以及流量计,在第二单向阀与流量计之间设为第二蓄能器,油液经分流器进行分流后,各油路分别进入其它润滑部分相应的磨头内部油孔。
进一步地,所述磨架回油抽油部分包括用于收集磨头主轴动静压油膜轴承和磨头其它部分润滑后的回油的油池,该油池设置在磨架内,在该油池中设有第二网式滤油器和液位继电器。当该油池的液位达到设计的液面高度时,液位继电器将向PLC控制系统发出电信号,从而启动第一齿轮泵,油液经过第二网式滤油器后被第一齿轮泵抽取,再通过带污染指示的精密回油过滤器过滤后,洁净的油液流回油箱。
进一步地,所述油箱自适应冷却部分包括第三网式吸油器、第二齿轮泵、先导式溢流阀、自适应温度控制阀以及冷却器;其中,自适应温度控制阀是先导式溢流阀的先导阀,该自适应温度控制阀的感温元件通过感知油温的变化并通过自适应温度控制阀和先导式溢流阀来自动控制冷却器的致冷效果。(液温计是整个集成液压供油系统的,并不专属于此自适应冷却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89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杯装置
- 下一篇:上下盘冷却系统及研磨抛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