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束安装结构、滑动中控台及其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26881.4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41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孙剑锋;王佳乐;慎镈珑;陈文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装 结构 滑动 中控台 及其 控制系统 | ||
1.一种线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束(1)和线束轨(2),所述线束轨(2)设于车体内部滑动中控台的两导轨(3)之间空腔(A)内;
还包括若干滑块(4),所述线束(1)通过各所述滑块(4)连接于所述线束轨(2),至少部分所述滑块(4)能够沿所述线束轨(2)滑动,所述线束(1)能够在所述空腔(A)内收缩或展开;
还包括线束托(5),所述线束托(5)包括底板(51)和位于所述底板(51)两端的侧板(52),所述底板(51)、两所述侧板(52)围合形成安装腔(B),所述线束(1)压装于所述安装腔(B);所述底板(5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块(4),并能够绕其与所述滑块(4)的连接处转动;
相邻两滑块(4)的相邻两线束托(5)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7),所述压力传感器(7)的两端接入所述线束(1),并与车体内部的车身控制单元(9)信号连接;所述车身控制单元(9)能够接收所述压力传感器(7)的压力信号,并根据所述压力信号计算相邻两滑块(4)之间的距离,进而计算所述滑动中控台的实时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轨(2)和所述滑块(4)中,一者设有卡板(22),另一者设有相匹配的卡槽(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线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22)为T形板,所述卡槽(41)为T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线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动轴承(43),所述滑块(4)的上端面具有相匹配的轴承槽(42),所述滚动轴承(43)安装于所述轴承槽(42);
所述底板(51)背离所述安装腔(B)的一面设有轴承柱(53),所述轴承柱(53)插接于所述滚动轴承(4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线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紧件(6),所述滑块(4)设有压紧件安装孔(44),所述压紧件(6)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压紧件安装孔(44),另一端能够压紧所述滚动轴承(43),以避免所述滚动轴承(43)自所述轴承槽(42)中脱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线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槽(42)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轴承槽(42)沿所述滑块(4)的滑动方向间隔分布,且两所述轴承槽(42)中均设有所述滚动轴承(43)、所述线束托(5)。
7.一种滑动中控台,包括中控台本体(8)和导轨(3),所述导轨(3)设于车体内部,所述中控台本体(8)能够沿所述导轨(3)在车体内部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3)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导轨(3)平行设置;
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线束安装结构,所述线束安装结构设于相邻两所述导轨(3)之间的空腔(A)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滑动中控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能够驱动所述中控台本体(8)沿所述导轨(3)在车体内部滑动。
9.一种滑动中控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内部的车身控制单元(9)和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滑动中控台,所述车身控制单元(9)与所述滑动中控台的压力传感器(7)信号连接,并能够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7)的压力信号计算所述中控台本体(8)的实时位置;
所述车身控制单元(9)与所述滑动中控台的驱动部件信号连接,所述车身控制单元(9)接收到控制信号时,能够控制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所述中控台本体(8)在车体内部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滑动中控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控制单元(9)存储有所述中控台本体(8)的初始位置,所述控制信号包括复位信号;
所述车身控制单元(9)接收到复位信号时,其能够检测所述实时位置是否为所述初始位置,若不是,所述车身控制单元(9)能够控制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所述中控台本体(8)滑动至所述初始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滑动中控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来自解锁钥匙、车体内部的控制按钮、设于车门处的传感器或智能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688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舱底板隔热降噪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车载式空气预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