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连续式发泡成型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26583.5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77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沈润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新忠 |
主分类号: | C22C1/08 | 分类号: | C22C1/08;B22D2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9 | 代理人: | 曹明兰 |
地址: | 3628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连续 发泡 成型 生产 工艺流程 | ||
本发明为一种自动化连续式发泡成型生产工艺,经一次发泡后的铝液定量转移至发泡仓内;再以氮气通入转移至发泡仓内的一次发泡铝液二次发泡;其中二次发泡铝液温度为750‑900℃,同时在铝液转移及发泡的过程中浇铸模具组进行预热处理,经预热处理后的模具组,由浇铸工位转移至输出工位时同步完成自动浇铸,完成浇铸后的模具组实现逐一、自动输出浇铸后铝锭冷却至200‑300℃输出进行下个工序;由模具的传输机构控制模具预热、一次发泡铝进行二次发泡、模具浇注、以及泡沫铝冷却多个生产工序,完全实现自动化,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提高泡沫铝产能及提高其发泡铝、气泡均匀度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化连续式发泡成型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泡沫铝内部存在大量空隙,使其具有质量轻及强度高,同时具有吸收性、抗冲击性、电磁屏蔽、低热导率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航天航空、军事、汽车等多个领域,目前跑驴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熔体直接发泡法以及气体发泡法等,目前多以熔体直接发泡法最成熟,然而就目前生产情况而言,其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发泡率不足以及内部气泡不均,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同时,随着泡沫铝的广泛应用,对其需求愈来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自动化连续式发泡成型生产工艺,由模具的传输机构控制模具预热、一次发泡铝进行二次发泡、模具浇注、以及泡沫铝冷却多个生产工序,完全实现自动化,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提高泡沫铝产能及提高其发泡铝、气泡均匀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化连续式发泡成型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铝液转移部分,经一次发泡后的铝液定量转移至发泡仓内;
b.二次发泡部分,转移至发泡仓内的一次发泡铝液通过气体发泡方式进行二次发泡;
c.模具预热部分,待浇铸模具组转移至浇铸工位之前先进行预热处理;
d.浇铸部分,经预热处理后的模具组,由浇铸工位转移至输出工位时同步完成自动浇铸;
e.输出部分,完成浇铸后的模具组实现逐一、自动输出。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c、步骤d和步骤e中的模具组均通过输送机构带动其依序转移至下一加工工位。
作为改进,还包括废气利用部分,经一次发泡后的铝液转移至发泡仓内的过程中,其内部残余气体同步自动导入模具预热部分中的预热室内,为模具组预热提供热量。
作为改进,一次发泡铝液转移至发泡仓后,同步通入氮气对其进行二次发泡。
作为改进,还包括控制切换部分,该控制切换部分包括:
液气切换部,其用于同步控制铝液转移部分和废气利用部分的打开或关闭;以及
二次发泡切换部,其用于控制二次发泡部分的打开或关闭。
作为改进,所述输送机构上沿其传送方向依次设有浇铸段、液气控制段和二次发泡控制段,该浇铸段、液气控制段和二次发泡控制段分别以线性移动方式通过第一齿轮啮合传动方式、第二齿轮啮合传动方式和第三齿轮啮合传动方式控制相对应的发泡仓、液气切换部和二次发泡切换部。
作为改进,所述液气控制段和二次发泡控制段位于相邻两个浇铸段之间,且该液气控制段和二次发泡控制段沿输送机构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浇铸段、液气控制段和二次发泡控制段均设置于所述预热室内部。
作为改进,所述模具组由若干个模具通过首尾相接方式组成,且通过输送机构带动其线性传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新忠,未经陈新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65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