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化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合成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21789.9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1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芹;陈剑平;王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煦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10/16 | 分类号: | C08F210/16;C08F8/22;C08L23/28;B01J19/00;B01J1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刘小峰 |
地址: | 223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化 线型 密度 聚乙烯 合成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氯化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合成工艺,使用以下配比的各组分为原料: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粉料1重量份,工艺水6‑15重量份,乳化剂0.01‑0.05重量份,分散剂A0.05‑0.1重量份,分散剂B 0.05‑0.1重量份,分散剂C 0.05‑0.1重量份,防粘剂0.05‑0.1重量份,引发剂A0.001‑0.01重量份,引发剂B 0.001‑0.01重量份,氯气1‑1.4重量份,通过乳化、随温度升高分段通入氯气以及一系列后处理,最终得到结晶度低、流动性能好、易加工、综合性能好的氯化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水相悬浮法制备氯化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合成工艺。
背景技术
氯化聚乙烯(CPE)是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经氯化取代反应制得的一种改性聚合物。一般常用密度范围为0.93-0.96g/cm3,平均分子量为5-25万,熔融指数在0.01-2.0g/10min之间的高密度聚乙烯来制造氯化聚乙烯。它是PVC塑料优良的抗冲击改性剂,也是性能良好的合成橡胶,例如含氯量为25-45%的非结晶性结构饱和特种橡胶(CM),已广泛用于电缆、电线、胶管、胶布、橡塑制品、密封材料、阻燃运输带、防水卷材、薄膜和多种异型材等制品。1973年10月安徽化工研究院开始了以水相悬浮法氯化高密度聚乙烯工艺的研究,现今,我国总产量为30万吨以上。随着我国橡胶工业迅猛发展,带动了氯化聚乙烯橡胶市场,氯化聚乙烯橡胶需求急剧增加。
但是,由于传统工艺采用的高密度聚乙烯的结晶度通常高达70-90%,现有水相悬浮法通常仅注重对通氯温度、通氯压力以及通氯时间进行控制,无法完全打破其内部结晶,导致现有的氯化聚乙烯普遍存在残留结晶度高、流动性差等缺点,难以生产出优质的氯化聚乙烯橡胶。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改进的合成工艺,以制备残留结晶度低、流动性好、易加工、综合性能良好的新型氯化聚乙烯橡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结晶度低、流动性能好、易加工、综合性能好的氯化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合成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氯化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合成工艺,制备氯化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原料由以下配比的各组分组成: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粉料1重量份,工艺水6-15重量份,乳化剂0.01-0.05重量份,分散剂A 0.05-0.1重量份,分散剂B 0.05-0.1重量份,分散剂C0.05-0.1重量份,防粘剂0.05-0.1重量份,引发剂A0.001-0.01重量份,引发剂B 0.001-0.01重量份,氯气1-1.4重量份;
合成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按比例准备原料,将工艺水投入反应釜,开启搅拌,先投入乳化剂、分散剂A、分散剂B、分散剂C,再投入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粉料,待反应釜中的混合物被搅拌为悬浮液后升温至70-90℃,加入引发剂A和引发剂B;
步骤2:密闭反应釜,继续搅拌升温至120-135℃,其中,随温度升高从反应釜底部分段通入氯气进行反应;
步骤3:待反应结束后,降温、清除残余氯气、并对所得物料进行后处理。
进一步地,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粉料的熔程为120-132℃,熔体指数为0.1-10g/10min。
进一步地,步骤2包含:
步骤2a:低温通氯,温度为70~100℃时,通入氯气总量的40%;
步骤2b:中温通氯,温度为100~120℃时,通入氯气总量的25%;
步骤2c:高温通氯,温度为120~135℃时,通入氯气总量的35%,恒温通氯保持30-4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煦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煦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17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