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内部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21244.8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6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何家骥;文华平;张友智;黄媛;孔庆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28 | 分类号: | F16L55/28;F16L10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11462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处理装置 传动软轴 管道内部 驱动装置 第一端 长度方向运动 管道形状 间隔设置 目标位置 内壁接触 内部处理 扭力传递 驱动支架 物体放置 物体运输 滚轮 内壁 外周 打磨 运输 切割 疏通 拆除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管道内部处理装置,包括:传动软轴,传动软轴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架,支架为圆形,支架的轴心与所述第一端连接,支架的外周间隔设置有若干与管道的内壁接触的滚轮;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端连接,驱动装置可通过传动软轴将扭力传递至支架,以驱动支架沿管道的长度方向运动。本发明可以实现对管道的内壁进行清理、疏通、打磨等工作,还可以将待运输的物体放置在支架的运动方向的前方,通过支架将待运输的物体运输至目标位置,而且支架在管道内的运动不受管道形状的影响。本发明的管道内部处理装置运用于管道的内部处理,不需要对管路进行拆除或者切割处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路系统作业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管道内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工业等管路系统种类繁多,有各种大小通径,管路弯弯曲曲,材质各有不同。在管路制作、安装及维护中会对管路内表面某些部位做处理,如疏通、打磨、修补等,这管路内表面的处理不能完全由人工进入到管道里面进行操作,只能做拆管或其他方法处理。一些管道长度较大,弯管数量多,如果需要做内表面的处理,只能拆下管段进行。对于用可拆接头连接的管道如法兰等连接的管路可以直接拆下,但如果是对焊或套管烧焊连接的管路则需进行切割后再做处理,特别是烧焊连接位置的周围有其他物件阻挡时,还要移除周围物件,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耗费较长的工作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内部处理装置,可在管道内自由移动进行物体运输,并可对管道的内壁进行清理、疏通、打磨等处理。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管道内部处理装置,包括:
传动软轴,所述传动软轴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支架,所述支架为圆形,所述支架的轴心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支架的外周间隔设置有若干与管道的内壁接触的滚轮;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可通过所述传动软轴将扭力传递至所述支架,以驱动所述支架沿所述管道的长度方向运动。
作为所述的管道内部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中心轴和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轴外周的第一支架本体,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可绕所述第一中心轴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中心轴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中心轴外周的第二支架本体,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可绕所述第二中心轴的轴线转动;
所述传动软轴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传动软轴和第二传动软轴,所述第一中心轴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软轴与所述第二中心轴连接,所述第二中心轴远离所述第一中心轴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传动软轴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作为所述的管道内部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转动方向相反。
作为所述的管道内部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中心轴的外周通过第一齿轮组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连接,所述第二中心轴的外周通过第二齿轮组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组的齿轮的数量为奇数,所述第二齿轮组的齿轮的数量为偶数。
作为所述的管道内部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沿所述第一中心轴的径向,所述第一齿轮组依次包括第一中心齿轮、第一中间齿轮以及第一齿轮壳体,所述第一中心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中心轴的外周并与所述第一中间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壳体的内周具有与所述第一中间齿轮相啮合的内齿,所述第一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壳体的外周;
沿所述第二中心轴的径向,所述第二齿轮组依次包括第二中心齿轮、第二中间齿轮、第三中间齿轮以及第二齿轮壳体,所述第二中心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中心轴的外周并通过所述第二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三中间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壳体的内周具有与所述第三中间齿轮相啮合的齿轮,所述第二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壳体的外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船国际有限公司,未经广船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12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旋形高压金属气瓶及其密封方法
- 下一篇:烧结烟气循环低NOx排放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