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多电解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18942.2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8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飞;张云丽;韩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198 | 分类号: | A61K31/198;A61K31/405;A61K31/4172;A61K31/401;A61K31/19;A61K31/194;A61K33/00;A61K33/42;A61K33/06;A61K9/08;A61K47/12;A61P3/12;A61P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李魏英 |
地址: | 266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质 复方 氨基酸 注射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多电解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属于医药制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公开含有多种氨基酸、少数辅料无机盐作为调节剂的制备方法,却没有含多电解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人体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当因某种原因无法从胃肠道摄入足够量时,就必须通过静脉输入氨基酸溶液给予补充。氨基酸注射液可以帮助人们增强肌肉、获得能量,同时也可以改善自身蛋白质代谢异常的患者作为治疗时的补充营养剂。
氨基酸在溶液中性质不稳定,极易被氧化而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自20世纪60年代,复方氨基酸投入生产使用起,为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就加入具有抗氧化性质的亚硫酸盐类化合物,如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等。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临床药学、药理学和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亚硫酸盐类物质的副作用。临床表现最常见的关副反应为亚硫酸盐过敏,其具体症状是支气管痉挛、喘鸣、呼吸困难、恶性喉部水肿、低血压、休克、甚至死亡。
现有的氨基酸注射液配制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胱氨酸几乎不溶于水,生产工艺中进而要求较高的配制温度。但是在高温条件下会导致部分氨基酸降解,进而影响产品质量。(2)氨基酸易氧化,在高温配制条件下必需采用充氮工艺,同时还需要添加亚硫酸氢钠作为抗氧剂;加入抗氧化剂虽然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氨基酸降解,但是却增加了过敏、休克等不良反应。(3)药物长期贮存过程中,氨基酸受包装容器内已有氧气的影响,进而会继续发生降解,导致配制好的氨基酸注射液产品一般需要放置在阴凉环境,且有效期较短。
由于氨基酸溶解性以及稳定性问题,容易导致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合格率下降、透光率低。
然而将复方电解质注射液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直接混合会出现沉淀、pH超限、浑浊以及配伍稳定性问题,进而影响氨基酸质量稳定,以至于引发临床安全隐患。多电解质和复配氨基酸溶解在一起形成的注射液由于含有镁盐、磷酸盐等,若在配制过程处理不当就会产生难溶性沉淀。同时由于复配氨基酸中含有色氨酸等不稳定氨基酸,使得复配后的多电解质氨基酸注射液产品稳定性差,故而市面上少有含有多种电解质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稳定性好、透光率高的含多种电解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其组成包括:多种电解质、复方氨基酸、枸橼酸和医学注射用水。
上述多电解质为醋酸钠、氢氧化钠、醋酸钾、氯化镁和磷酸氢二钠。
上述复方氨基酸为异亮氨酸、亮氨酸、盐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脯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和乙酰半胱氨酸。
本发明1000ml电解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异亮氨酸4.75-5.25g、亮氨酸8.455-9.345g、赖氨酸6.508-7.193g、甲硫氨酸4.18-4.62g、苯丙氨酸4.465-4.935g、苏氨酸3.99-4.41g、色氨酸1.52-1.68g、缬氨酸5.89-6.51g、精氨酸10.925-12.075g、组氨酸2.85-3.15g、丙氨酸9.975-11.025g、甘氨酸11.4-12.6g、天冬氨酸5.32-5.88g、谷氨酸6.48-7.56g、脯氨酸5.225-5.775g、丝氨酸2.185-2.415g、酪氨酸0.38-0.42g、乙酰半胱氨酸0.18-0.21g、醋酸钠2.715-3.001g、氢氧化钠0.342-0.378g、醋酸钾2.33-2.58g、氯化镁0.483-0.533g、磷酸氢二钠3.41-3.76g和枸橼酸0.21-0.42g。
本发明1000ml电解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异亮氨酸4.88~5.13g、亮氨酸8.68~9.12g、赖氨酸6.68~7.02g、甲硫氨酸4.29~4.51g、苯丙氨酸4.58~4.82g、苏氨酸4.10~4.31g、色氨酸1.56~1.64g、缬氨酸6.05~6.36g、精氨酸11.21~11.79g、组氨酸2.93~3.08g、丙氨酸10.24~10.76g、甘氨酸11.70~12.30g、天冬氨酸5.46~5.74g、谷氨酸7.02~7.38g、脯氨酸5.36~5.64g、丝氨酸2.24~2.36g、酪氨酸0.39~0.41g、乙酰半胱氨酸0.20~0.21g、醋酸钠2.79~2.93g、氢氧化钠0.35~0.37g、醋酸钾2.39~2.51g、氯化镁0.50~0.52g、磷酸氢二钠3.49~3.67g、枸橼酸0.31~0.42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89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