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15904.1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4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牛域辉;李琦;温浩;冉飞;安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向传输 多向调节 车辆本体 车内 机构设置 整车成本 装置设置 分时段 提升车 驾驶室 美观 驾驶 室内 占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声音定向传输装置和多向调节机构,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车辆本体的驾驶室内,多向调节机构与声音定向传输装置相连,多向调节机构设置成用于调节声音定向传输装置的朝向并使得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至少具有第一调节位置、第二调节位置、第三调节位置和第四调节位置。根据本发明的车辆,通过设置多向调节机构,使得同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可以被车内乘员分时段享用,由此有利于减少车内声音定向传输装置的数量,从而降低整车成本。此外,减少声音定向传输装置的数量,还有利于减少声音定向传输装置占用的驾驶室的空间,提升车内的美观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在汽车驾驶舱内,现阶段在音频方面,为了给乘客提供一个可以独立视听的平台,目前还是通过增加独立耳机的方式来播放音频内容。而佩戴耳机的方法,会增加车内部件且长时间佩戴耳机会引起用户的不适甚至损伤听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辆,以有效解决车内空间声场的分区利用和用户隐私保护问题,并进一步减少驾驶室被占用的空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本体,所述车辆本体具有驾驶室;
声音定向传输装置,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所述驾驶室内;
多向调节机构,所述多向调节机构与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相连,所述多向调节机构设置成用于调节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的朝向并使得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至少具有第一调节位置、第二调节位置、第三调节位置和第四调节位置,在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处于所述第一调节位置时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适于朝向左前侧座椅上的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在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处于所述第二调节位置时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适于朝向右前侧座椅上的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在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处于所述第三调节位置时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适于朝向左后侧座椅上的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在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处于所述第四调节位置时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适于朝向右后侧座椅上的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多向调节机构包括: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相连,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通过所述转动部改变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的朝向。
进一步地,所述多向调节机构还包括:自锁部,所述自锁部设置成用于锁定调节后的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与所述转动部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自锁部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之间。
可选地,所述自锁部包括: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所述第一摩擦部设置在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上,所述第二摩擦部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上,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与所述转动部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摩擦部与所述第二摩擦部之间的摩擦阻力实现锁定。
可选地,所述自锁部包括:自锁件和多个自锁槽,所述多个自锁槽设置在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和所述转动部中的一个上,所述自锁件设置在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和所述转动部中的另一个上,所述自锁件可在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相对所述转动部转动期间插入并定位配合在任意一个所述自锁槽内,以锁定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相对所述转动部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动部包括:球槽和球部,所述球部配合在所述球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动部包括: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转动部的转动轴线垂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所述驾驶室的内顶壁上且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在车宽上位于所述内顶壁的中间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59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