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07627.X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3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家全;陈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凤庆蒲门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2;A23F3/08 |
代理公司: | 昆明润勤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5 | 代理人: | 付石健 |
地址: | 6759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摘云南大叶种茶的鲜叶,萎凋,揉捻,发酵,第一次干燥,筛分,风选,拣剔,拼配匀堆,第二次干燥,紫外线杀菌,除金属,检验,包装;所述萎凋是将鲜叶置于温度为16℃~20℃、湿度为60%~70%的条件下通风2~3小时,再置于温度为10℃~15℃、湿度为60%~70%的条件下通风3~4小时,然后置于温度为30℃~35℃、湿度为60%~70%的条件下通风,至茶叶的水分含量为58%~6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加工得到的红茶,香气具有甜花香且持久,滋味鲜爽,冲泡后汤色红鲜明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因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而倍受人们喜爱。红茶是国际茶叶市场的主销茶类,约占茶类总贸易量80%。红茶为我国第二大茶类,出口量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50%左右。
红茶的品质一般与原料和加工工艺密切相关,在传统加工红茶时,特别是加工以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的红茶,涩味较重,且香气单薄。故云南所产红茶的品质一直不高,难以占据市场,影响了云南红茶的有效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所得红茶香气具有甜花香且持久,滋味鲜爽,冲泡后汤色红鲜明亮。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摘云南大叶种茶的鲜叶,萎凋,揉捻,发酵,第一次干燥,筛分,风选,拣剔,拼配匀堆,第二次干燥,紫外线杀菌,除金属,检验,包装;
所述萎凋是将鲜叶置于温度为16℃~20℃、湿度为60%~70%的条件下通风2~3小时,再置于温度为10℃~15℃、湿度为60%~70%的条件下通风3~4小时,然后置于温度为30℃~35℃、湿度为60%~70%的条件下通风,至茶叶的水分含量为58%~62%。
优选的,所述萎凋时,鲜叶放置于带孔的筛子上,摊放鲜叶的厚度为15~25厘米。
优选的,所述揉捻是将所述萎凋后的茶叶置于炒锅中小火翻炒1~2小时,密封焖1~2小时,然后再置于揉捻设备中进行捻揉。通过焖制,能改善茶叶的口感及香气。
优选的,所述小火的温度为40℃~60℃。
优选的,所述发酵先置于温度为32℃~35℃、湿度为60%~70%的条件下渥堆发酵2~2.5小时,再置于温度为18℃~20℃、湿度为80%~90%的条件下渥堆发酵4~5小时。
优选的,所述第一次干燥是将发酵后的茶叶置于100℃~110℃的条件下,烘干至茶叶中含水率为10%~15%。
优选的,所述第二次干燥是将拼配匀堆后的茶叶置于100℃~110℃的条件下,烘干至茶叶中含水率低于7%。
本发明中,未作特殊说明,%均为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经不同温度进行萎凋,二级烘干,拼配,所加工得到的红茶,香气具有甜花香且持久,滋味鲜爽,冲泡后汤色红鲜明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详细了解本发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效果,下面以具体的生产实例来进一步介绍本发明的应用和技术效果。
实施例1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摘云南大叶种茶的鲜叶,萎凋,揉捻,发酵,置于105℃的条件下第一次干燥,烘干至茶叶中含水率为12%,筛分除去碎末等,再通过风选,拣剔除去杂质,不同小批次烘干的茶叶进行拼配匀堆,再置于105℃的条件下第二次干燥,烘干至茶叶中含水率低于7%,紫外线杀菌,除金属,检验,包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凤庆蒲门茶业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凤庆蒲门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76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百合花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茶叶发酵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