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子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500415.9 | 申请日: | 2017-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13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约瑟夫·艾哈迈德·古奈姆;陈建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W30/182 | 分类号: | B60W30/182;B60W50/00;B60W50/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金旭鹏;肖冰滨 |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子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智能车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车辆子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所述车辆子系统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关于车辆在第一时间内操作的车辆工作参数;基于所述车辆工作参数来确定驾驶员意图;根据所述驾驶员意图从多个预设定的车辆驾驶模式中选择第一车辆驾驶模式;输出所述第一车辆驾驶模式以设置在车辆底盘中的至少一个子系统的操作状态。由此,一方面消除了对现有技术中采用硬件选择开关的依赖而实现了自动切换车辆驾驶模式;另一方面,在切换车辆驾驶模式的过程中考虑到了车辆实际驾驶所产生的车辆工作参数,使得自动切换的驾驶模式更加贴合于车辆的实际操作状态,从而优化了车辆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子系统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通常配有开关,以允许司机选择首选驾驶模式,例如标准、经济、运动等。在许多情况下,司机选择特定的驾驶模式设置,但他/她的实际驾驶与他所选择的驾驶模式不一定关联,此时驾驶员会觉得车辆并没有对他/她的驾驶需求作出适当的响应。
目前,许多车辆配备有驾驶员选择器开关,以允许驾驶员在几个预先确定的驾驶模式(即标准,运动等)之间进行选择。随着可控系统的数量增加,驾驶员将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以选择哪些配置模式来优化底盘子系统为实际驾驶行为的设置。这种驾驶员选择开关模式没有实现使用智能底盘系统进行车辆行驶、处理和安全主动的全部好处,因为执行不同的起作用的底盘子系统将取决于驾驶员的选择而不是车辆的实际驾驶状态。
有鉴于此,一种符合车辆实际驾驶状态的实际驾驶模式是目前业界的热门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辆子系统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车辆子系统的控制依赖于驾驶员对硬件选择开关的操作来切换驾驶模式,且所选择的驾驶模式还可能与车辆实际驾驶状态不关联而导致驾驶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子系统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关于车辆在第一时间内操作的车辆工作参数;基于所述车辆工作参数来确定驾驶员意图;根据所述驾驶员意图从多个预设定的车辆驾驶模式中选择第一车辆驾驶模式;输出所述第一车辆驾驶模式以设置在车辆底盘中的至少一个子系统的操作状态。
进一步的,在所述输出所选择的所述第一车辆驾驶模式以设置在车辆底盘中的至少一个活动子系统的操作状态之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车辆驾驶模式作用的第二时间内,检测所述车辆在高动态驾驶行为和低动态驾驶行为之间的驾驶行为转变;根据所述第一车辆驾驶模式和所述驾驶行为转变来从多个预设定的车辆驾驶模式中来重新选择第二车辆驾驶模式;输出所述第二车辆驾驶模式以重新设置在所述车辆底盘中的至少一个子系统的操作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车辆工作参数来确定驾驶员意图包括:根据所述车辆工作参数从预设定的多级驾驶表面介质利用率中来识别出相应级别的第一驾驶表面介质利用率,其中所述驾驶表面介质利用率指示车辆能够安全操作的与所述车辆工作参数相关的参数的范围;根据所述第一驾驶表面介质利用率来确定所述驾驶员意图。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驾驶表面介质利用率分别对应于唯一的参数阈值区间,所述根据所述车辆工作参数从预设定的多级驾驶表面介质利用率中来识别出相应级别的第一驾驶表面介质利用率包括:根据所述车辆工作参数与所述多级驾驶表面介质利用率所对应的多个参数阈值区间来确定所述第一驾驶表面介质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车辆工作参数包含选自以下中的一者或多者:车辆速度、横摆角速度、横向加速度、纵向加速度、轮胎速度、方向盘转角、主缸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车辆驾驶状况来确定所述驾驶员意图包括:根据所述车辆工作参数和所确定的所述第一驾驶表面介质利用率来计算驾驶员对所述车辆操作的实时车辆动态操作范围和平均车辆动态操作范围;基于所述实时车辆动态操作范围和所述平均车辆动态操作范围来确定所述驾驶员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04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自适应蠕行控制方法
- 下一篇:自动化车辆路线遍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