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麦叶锈菌EST-SSR分子标记的引物组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494404.4 | 申请日: | 2017-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8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香;王志;张娜;刘大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04;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13120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申超平 |
| 地址: | 07100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麦 锈菌 est ssr 分子 标记 引物 及其 检测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领域,具体公开了小麦叶锈菌EST‑SSR分子标记的引物组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所述小麦叶锈菌EST‑SSR分子标记的引物组包括核苷酸序列SEQ ID No:1~74所示引物;利用所述引物组对叶锈菌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对小麦叶锈菌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方便,PCR扩增结果稳定,电泳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特点,对小麦叶锈菌毒性监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挥重要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叶锈菌EST-SSR分子标记的引物组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小麦叶锈病是小麦生产上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品种是最安全、经济、有效的防治手段。然而,由于小麦叶锈菌不断变异,毒性频率每年都会发生变化,导致小麦的抗性基因不断“丧失”,造成抗病品种的使用寿命速度缩短,因此,了解小麦叶锈菌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叶锈病菌遗传变异快,有效监测其遗传变化趋势,可以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目前用于小麦叶锈菌监测的分子标记以RAPD和AFLP分子标记为主,RAPD检测往往随机性强,条件不易控制;AFLP虽然揭示的多态性强,但检测步骤较为繁琐。而SSR、EST-SSR具有检测方便,可定位于特定染色体等优势。但是在小麦叶锈菌中SSR及EST-SSR标记、利用的研究非常有限,目前只有Szabo等报道了25对小麦叶锈菌SSR标记用于小麦叶锈菌多态性检测;Wang等2010年开发出了21对小麦叶锈菌EST-SSR标记;Sipahi通过搜索NCBI中EST数据库并筛选验证获得了10对新的小麦叶锈菌EST-SSR引物,这些引物的开发虽然为小麦叶锈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但对于揭示小麦叶锈菌的遗传多态性远远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麦叶锈菌毒性的监测和遗传多态性的研究。因此非常必要继续开发新的分子标记。
发明内容
针对小麦叶锈菌监测的随机性强,条件不易控制,步骤较为繁琐的问题,本发明提供小麦叶锈菌EST-SSR分子标记的引物组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小麦叶锈菌EST-SSR分子标记的引物组,所述引物组包括核苷酸序列SEQ ID No:1~74所示引物。引物列表如表1所示。
表1 37对引物序列信息
本发明所提供的小麦叶锈菌EST-SSR分子标记的引物组,具有PCR扩增结果稳定,多态性丰富的特点。
本发明所述对叶锈菌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1)小麦叶锈菌全基因组DNA提取;
(2)PCR扩增:94℃预变性5min,然后94℃变性30s,55-59℃退火1min,72℃延伸1min,进行35个循环,72℃延伸2min,10℃保存;
(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取扩增产物,加入变性载样指示剂,在浓度为1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分离,300V恒压电泳约1h,然后银染显色;
(4)小麦叶锈菌遗传多样性检测:构建ESR-SSR标记0、1矩阵,用NTSYS–pc 2.10e软件进行非加权平均(UPGMA)聚类分析。
本发明所提供的对叶锈菌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利用小麦叶锈菌EST-SSR分子标记的引物组对叶锈菌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操作简单,检测方便;
本发明所述引物组应用于小麦叶锈菌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对小麦叶锈菌毒性监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挥重要作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农业大学,未经河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44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