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燃机连杆液态模锻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87219.2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36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廖云龙;廖昌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环鹰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8/02 | 分类号: | B22D18/02;C22C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林佰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2 | 代理人: | 张瑞玲 |
地址: | 40152***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燃机 连杆 液态 锻制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燃机连杆液态模锻制备工艺,其主要步骤在于:1)将720~730℃的铝铜合金熔液浇筑在铸件砂箱内,在模具中静置的时间为5~10s;2)控制液压机进行合模施压成形,合模施压速度为35~45cm/s,合模施压压力为580~620bar,合模施压成形时间为20~25s,在合模施压过程中进行充氮加压,充氮压力为0.5~0.7Mpa;本发明采用液态模锻工艺,能够提高连杆金相组织强度,与普通工艺相比,力学性能增加了30%以上,产品合格率达到99.8%,HB硬度达到130‑150;屈服强度达到390MPa左右;抗拉强度达到360MPa左右;具有不易开裂、不易折断,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含有抗原或抗体的医药配制品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内燃机连杆液态模锻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铝及铝合金是仅次于钢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能源、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铝及铝合金材料的应用以及研究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各种铝合金被广泛的应用;另外发动机上的连杆机构在动力传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连杆需要做多次连续的往复运动和较大的动力传动,现有的连杆多采用锻钢金属或合金材料制成,因材料比重大,造成发动机的整体质量较重,连杆强度低、硬度差很容易开裂、折断,如何设计一种坚固耐用、密度高、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重量合适的新型铝铜合金材料,成为大家研究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连杆液态模锻制备工艺,该一种内燃机连杆液态模锻制备工艺采用液态模锻工艺,能够提高连杆金相组织强度,与普通工艺相比,力学性能增加了30%以上,产品合格率达到99.8%,HB硬度达到130-150;屈服强度达到390MPa左右;抗拉强度达到360MPa左右;具有不易开裂、不易折断,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内燃机连杆液态模锻制备工艺,其步骤在于:
1)在每次浇注金属液之前,通过喷枪喷出气雾对凸凹模表面进行高压清洗,并在凸凹模表面上均要涂一层润滑剂;
2)将720~730℃的铝铜合金熔液通过浇注口浇筑在铸件砂箱内,熔液浇入模具后至液压机加压前;在模具中静置的时间为5~10s;
3)控制液压机对铸件砂箱内铝铜合金液体进行合模施压成形,合模施压速度为35~45cm/s,合模施压压力为580~620bar,合模施压成形时间为20~25s,在合模施压过程中对铸件砂箱内凸凹模之间缝隙进行充氮加压,充氮压力为0.5~0.7Mpa;
4)合模施压成形完成后,成形的制件由于凝固收缩而咬紧芯模;留在凹模内然后通过顶板顶杆将工件顶出,取出连杆铸件,让其自然冷却。
进一步,在步骤3)中,合模施压速度为40cm/s,合模施压压力为600bar,合模施压成形时间为23s,在合模施压过程中对铸件砂箱内凸凹模之间缝隙进行充氮加压,充氮压力为0.6Mpa。
进一步,在步骤3)中,在合模施压成型前,预热铸件砂箱中模具温度为140~170℃。
进一步,在步骤2)中,所述铝铜合金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制备而成:硅13.5-14.75%,铜2.0-4.0%,铁0.5-1.05%,锰0.1-0.35%,镁0.25-0.35%,锌2.0-3.0%,镍0.1-0.5%,铬0.05-0.15%,锡0.06-0.10%,钛0.01-0.15%,铋0.02-0.05%,铍0.001-0.02%,锂0.001-0.003%,余量为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一种内燃机连杆液态模锻制备工艺采用液态模锻工艺,能够提高连杆金相组织强度,与普通工艺相比,力学性能增加了30%以上,产品合格率达到99.8%,HB硬度达到130-150;屈服强度达到390MPa左右;抗拉强度达到360MPa左右;具有不易开裂、不易折断,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环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环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72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串联旋风分离器
- 下一篇:一种稳流双作用旋风分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