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解脲脲原体的引物组及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1631.3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2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西;汪运山;杨炜华;伦恒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市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6844;C12Q1/04;C12N15/11;C12R1/35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薛鹏喜 |
地址: | 25001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脲脲原体 试剂盒 引物组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 检测 特异性内引物 特异性外引物 阳性对照管 阴性对照管 快速诊断 区域设计 超纯水 反应管 环引物 筛查 无菌 灵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检测解脲脲原体的引物组和试剂盒。此引物组是针对解脲脲原体16S ribosomal RNA基因序列上的6个不同区域设计的,包括一对特异性内引物和一对特异性外引物和一条环引物。此试剂盒包括10个内含23μL反应液的反应管、1个内含25μL Uu DNA的阳性对照管和1个内含100μL无菌超纯水的阴性对照管。本发明可快速灵敏地检测解脲脲原体,并且特异性高、易于操作,适用于各级医院的快速诊断和筛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解脲脲原体的引物组及试剂盒。
背景技术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属于支原体科脲原体属,是一种寄生于人类泌尿生殖道的条件致病菌,可以通过性接触、分娩时经产道等途径传播,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Uu与尿结石、膀胱结石、前列腺炎、睾丸炎、新生儿低体重、新生儿肺炎等多种疾病有关,解脲脲原体感染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早期诊断对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治疗有着深远意义,因此,对解脲脲原体的检测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检测Uu多采用液体培养法和PCR法,其中,液体培养法操作简便,对实验条件要求不高,但此方法耗时较长,不能当天出结果,给门诊患者带来很大不便;PCR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高特异性,但该方法对实验条件和检查技术要求较高,在基层医院难以开展。因此,寻找一种快速、准确、实用的Uu检测方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解脲脲原体的引物组及试剂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解脲脲原体的引物组,包括:特异性外引物F3,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特异性外引物B3,其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2所示;特异性内引物FIP,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特异性内引物BIP,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环引物LB,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上述引物组在制备检测解脲脲原体的试剂盒或芯片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检测解脲脲原体的试剂盒,该试剂盒中包含上述的引物组。
优选的,所述试剂盒中,特异性外引物F3的含量为5pmol,特异性外引物B3的含量为5pmol,特异性内引物FIP的含量为40pmol,特异性内引物BIP的含量为40pmol,环引物L B的含量为20pmol。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试剂盒中还包括:反应缓冲液、Bst DNA聚合酶、显色液、无菌超纯水。
优选的,所述反应缓冲液中含有:400mM Tris-HCl(pH 8.8)、20mM KCl、16mM MgSO4、20mM(HN4)2SO4、0.2%Tween20、1.6M甜菜碱和2.8mM dNTPs。
优选的,所述Bst DNA聚合酶的活性含量为160单位。
优选的,所述显色液为锰离子鳌和型钙黄绿素。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非诊断目的的检测解脲脲原体的方法,步骤如下:
向反应液中加入待检DNA,混匀,同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阴性对照中加入无菌超纯水,阳性对照中加入Uu DNA,将反应管置水浴锅中进行扩增,扩增条件为:60-65℃水浴,恒温反应30-40min,观察颜色变化;若反应液变为绿色,则为阳性结果;反应液不变色仍为淡橙色,则为阴性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市中心医院,未经济南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16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