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温敏阳离子聚合物的siRNA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467253.3 | 申请日: | 2017-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1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阿方;朱建楠;周春华;陶沛;冯晓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F220/30 | 分类号: | C08F220/30;C08F220/34;C08F8/12;C07C269/06;C07C271/16;A61K48/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阳离子 聚合物 sirna 载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温敏阳离子聚合物的siRNA载体及其制备方法。该载体的结构式为:。本发明的温敏阳离子聚合物氨基基元采用树枝化结构,对于siRNA的吸附能力较强;采用了烷氧醚树枝化基元作为温敏基元,具有较高的温度敏感性、接近人体体温的相变温度和可调的温敏区间。聚合物通过由烷氧醚树枝化侧链引导的相变过程来控制siRNA与氨基基元的结合能力,达到温度控制siRNA吸附与释放的目的。事实上将温敏性能与氨基基元同时引入siRNA聚合物载体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前景,比如通过局部体温的差异来实现药物的区域靶向释放以及应用于基因治疗的智能化药物载体的开发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温敏阳离子聚合物的siRNA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有效的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基因沉默手段,RNA干扰开辟了研究基因功能以及治疗遗传性疾病的新方法。作为RNA干扰的重要效应因子,siRNA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基因治疗药物。但是,siRNA由于其在体内易被核酸酶分解、细胞吸收效率低等因素导致其难以独立完成基因治疗的任务,因此优异的siRNA载体材料近年来受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目前siRNA载体主要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大类,其中更加安全易得的非病毒载体成为目前的主要研究目标。siRNA的非病毒载体的发展过程中,聚合物载体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siRNA的聚合物载体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siRNA载体材料。因其安全性高,对siRNA易操作,价格低廉,尤其是结构易于改造等优点,聚合物载体被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而通过对聚合物结构的智能化改造使载体具备特定的功能是目前聚合物载体研究的热门。Jingguo Li等合成了具有pH和氧化还原双重响应的三嵌段聚合物PEG-PAsp(MEA)-PEI,该聚合物在高浓度还原性谷胱甘肽的环境下发生二硫键的断裂从而释放siRNA,而偏酸性的pH环境可以使复合物表面变为正电荷从而更易进入细胞(J.Li,etal.Adv.Mater.2014,26,8217-8224)。Mingming Wang等在5代PAMAM表面修饰上PBA和pNIPAM,使载体具有温敏性能,可通过pNIPAM的温敏相变调节siRNA与PAMAM表面氨基的吸附能力,达到相变后吸附siRNA及降低温度恢复到相变前状态可使siRNA脱落的目的,从而起到温度控制siRNA释放的作用(M.Wang,et al.Bioconjugate Chem.2016,27,495-499)。
siRNA的聚合物载体往往是通过阳离子基元与本身带负电的siRNA通过静电吸附相结合,通过聚合物本身的屏蔽作用来保护siRNA免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次,也可以聚入某些功能性基元来实现聚合物载体的智能化。氨基作为在中性条件下可以较高质子化程度的基团,在聚合物与siRNA的静电作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树枝化烷氧醚作为温敏基元由于其灵敏的温敏特性和相变前后的位阻差异可以为siRNA的吸附与释放提供良好的可控性。
目前有报道设计的siRNA聚合物载体越来越多的实现了载体的智能化,可以对pH、温度、氧化还原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刺激响应性能。其中温敏载体的设计较少,缺少在人体体温附近释放siRNA的温敏载体,主要是因为人体体温的区间较窄以及所涉及的温敏基元缺乏足够的灵敏度,因此,良好的温敏控释载体仍然缺少足够的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温敏阳离子聚合物的siRNA载体。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该载体的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72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