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有机专用复肥的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9272.1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8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邵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禾绿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80 | 分类号: | C05G3/80;C05G3/60;B01J2/20;C05G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郑博文 |
地址: | 201799 上海市青浦区香花桥***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有机 专用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有机专用复肥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原料粗粉碎步骤、原料发酵步骤、细粉碎步骤、造粒步骤、冷却干燥步骤、成品抽检步骤,从原料配比上,有机肥与无机肥料融合到一起,综合了有机肥与无机肥的优点,二者结合使得肥料具有缓、急相济,均衡稳定的特点,使肥料达到缓、稳、久的作用,达到平衡、高效的供肥目的;通过在制作工艺中精准地控制各个步骤复肥颗粒中的含水量,使得复肥颗粒能够黏附的更为紧密,生产出的复肥颗粒后期也不易发生松散,施放到土壤中后能够保证缓效释放,对农作物长久稳定地供肥,另外,施用方便,用施肥机作基肥只需要进行一次性全耕层使用,可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人工使用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颗粒有机肥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生物有机专用复肥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水稻是在我国被广泛种植的农作物,在其生长的各个阶段需要供给不同的养分。
目前水稻施肥作业中普遍采用无机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等,肥效虽快,但容易导致土壤板结,肥效利用率也低,而且会使土壤中微生物含量下降,降低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不利于有机质养分的分解与释放。而采用有机肥施放,其肥效缓慢,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水稻的生长需要。上述两种施肥方式,由于肥料自身的特性局限,无论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都需要人工多次分类的对水稻进行施肥,效率低下且肥效不高,不能在全耕层内使用,不利于水稻的生长以及人工成本的降低,这就需要一种全新的复肥材料。
发明内容
针对实际运用中肥料施放到土壤中不能长时间供给肥效,需要多次反复施放,浪费人力物力这一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生物有机专用复肥的制作工艺,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有机专用复肥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粗粉碎步骤,将秸秆类配料粉碎,长度控制为0.5~3.0CM,畜禽粪便类原料粉碎至不结块,筛除杂质,其中,原料中畜禽粪便重量比份为75-85%,配料为秸秆粉和/或废菌苞料,重量比份为15-25%;
S2,原料发酵步骤,调节原料水分,加入菌剂,除臭发酵,其中,加菌发酵时原料中水分含量控制在60-70%,发酵期间控制在50-60%且后期逐渐降低至26-28%,发酵过程中,原料初始搅拌均匀后堆放6-7天,待温度上升到30℃-40℃条件时维持13-29天,后控制温度上升至55℃-60℃,维持15天随后缓慢下降至常温,期间PH值控制在5.5-8.0;
S3,细粉碎步骤,将发酵后原料中的秸秆类配料进一步粉碎,长度控制为0. 1 -0.3CM,畜禽粪便类原料粉碎至不结块,后按设定顺序,自动计量添加氮肥、磷肥、钾肥并搅拌混合,混合均匀后,氮、磷、钾总有效养分控制为原料总量的22%;
S4,造粒步骤,将混合好的原料加入到挤压造粒机中造粒,经挤压造粒机压制后上述原料制成圆柱形复肥颗粒,上述复肥颗粒长2.0-4.0CM,直径大小为0.4-0.6CM;
S5,冷却干燥步骤,将造粒步骤制得的复肥颗粒放置到冷却滚筒中进行风冷干燥,冷却至室温,含水量低于16%,筛去颗粒度大小不合规格的粉末碎屑,筛选出复肥颗粒成品;
S6,成品抽检步骤,抽检设定重量比例的复肥颗粒,检测复肥成品的颗粒度大小、各原料混合比例、含水量,登记造册,若各项指标均处于设定范围内,则成品包装入库,否则判定为不合格成品,返回上述细粉碎步骤。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机肥与无机肥料融合到一起,综合了有机肥与无机肥的优点,二者结合使得肥料具有缓、急相济,均衡稳定的特点,使肥料达到缓、稳、久的作用,达到平衡、高效的供肥目的;由于配方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使得本工艺制作出的复肥颗粒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增强土壤自身的肥效;另外,施用方便,用施肥机作基肥进行一次性全耕层使用,可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人工使用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禾绿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禾绿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92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