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水冷型冷却-加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56921.2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4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求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张微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通阀 水泵 电池系统 加热系统 顺序布置 通道并联 通道分支 配置 第一端 水冷型 位置处 汇合 冷却 散热器 电力电子组件 电池加热器 冷却水循环 控制器 冷却水 制冷器 移动 | ||
1.一种用于冷却或加热车辆中的电源组件的水冷型冷却-加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通道,其被配置成按顺序布置有第一水泵、电池加热器以及电池系统以便使冷却水循环;
第二通道,其被配置成从所述第一通道分支出来,具有与所述第一通道并联的结构,并且按顺序布置有第二水泵和电力电子组件以便使冷却水移动;
第三通道,其被配置成从所述第一通道分支出来,具有与所述第一通道并联的结构,并且设有用于使冷却水移动的散热器和制冷器;
第一三通阀,其被配置成布置在所述电池系统的后方与所述第二水泵之间、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汇合的位置处,所述第一三通阀包括:
第一端,从所述电池系统排出的冷却水被引入到所述第一端中,
第二端,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二端被排放到所述第一通道,以及
第三端,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三端排放到所述第一水泵,
以便选择性地使冷却水移动;
第二三通阀,其被配置成布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汇合的位置处,所述第二三通阀包括:
第一端,冷却水从所述第一通道被引入到所述第一端中,
第二端,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二端被排放到所述第一通道,以及
第三端,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三端排放到所述第三通道,
以便选择性地使冷却水移动;以及
控制器,其被配置成单独控制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所述电池加热器和所述制冷器接通和断开,并且单独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和所述第二三通阀关闭和打开,以使冷却水循环,从而对所述电池系统进行冷却或加热并且对所述电力电子组件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型冷却-加热系统,其中所述制冷器布置在所述散热器的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型冷却-加热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通过以下操作对所述电池系统进行冷却:
控制所述第一水泵接通,以及
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和第三端打开,
使得所述第一水泵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系统进行冷却,并且经加热的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在所述第一通道中移动且通过所述第二三通阀引入到所述第三通道中,以通过所述散热器被冷却,随后在所述第一通道中移动以便再次穿过所述第一水泵被供应到所述电池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型冷却-加热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通过以下操作来对所述电池系统和所述电力电子组件进行冷却:
控制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接通,以及
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和第三端以及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和第三端打开,
使得所述第一水泵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系统进行冷却,随后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在所述第二通道中移动且被引入到所述第二水泵中,并且所述第二水泵的冷却水对所述电力电子组件进行冷却且随后在所述第一通道中移动以通过所述第二三通阀在所述第三通道中移动,以通过所述散热器被冷却,并且随后在所述第一通道中移动以便再次穿过所述第一水泵被供应到所述电池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型冷却-加热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通过以下操作对所述电池系统进行冷却:
控制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制冷器接通,以及
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和第三端打开,
使得所述第一水泵的冷却水对所述电池系统进行冷却,并且经加热的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在所述第一通道中移动,且通过所述第二三通阀在所述第三通道中移动,以通过所述散热器被冷却,并且随后穿过所述制冷器以便再次进行冷却且随后在所述第一通道中移动以再次穿过所述第一水泵被供应到所述电池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692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