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学成像扫描定位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6295.7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6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沈振华;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55 | 分类号: | A61B5/055;A61B6/03;A61B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20180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学 成像 扫描 定位 方法 系统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医学成像扫描定位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检测到病床进入扫描室后,根据规划路径控制病床移动至对接区域,其中,对接区域根据医学成像设备的对接接口确定;调节病床在对接区域的位置,将病床与医学成像设备进行对接;根据设定的进床参数,将扫描对象移动至医学成像设备的扫描区域,以使医学成像设备对扫描对象进行扫描,其中扫描对象位于病床上。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扫描对象在转运过程中的由于搬动给扫描对象带来的痛苦以及病情加重的风险的问题,实现了病床与医学成像设备的自动对接,以及对病床和扫描对象的准确自动定位,减少了医生对转运过程中风险的顾虑,提高了患者的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自动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医学成像扫描定位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患者就医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多次或者多种医学检测,尤其是重症患者,通常需要对其拍摄一些医学影像例如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或者CT(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等。
在患者检查时,需要将患者由病房转运至扫描室的医学成像设备。目前,对患者进行转运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将患者由原病床搬运到转运床,将转运床移动至扫描室后,再将患者由转运床搬运至医学成像设备的检测床上。在上述繁复的转运过程时间长,人工搬动会导致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产生痛苦,甚至导致病情加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医学成像扫描定位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实现提高患者在转运和扫描过程中的舒适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学成像扫描定位方法,该方法包括:检测到病床进入扫描室后,根据规划路径控制所述病床移动至对接区域,其中,所述对接区域根据医学成像设备的对接接口确定;调节所述病床在所述对接区域的位置,将所述病床与所述医学成像设备进行对接;根据设定的进床参数,将扫描对象移动至所述医学成像设备的扫描区域,以使所述医学成像设备对所述扫描对象进行扫描,其中所述扫描对象位于所述病床上。
进一步的,所述病床为儿科病床,所述儿科病床的尺寸与所述医学成像设备匹配,所述病床包括床体和育婴箱,所述扫描对象位于所述育婴箱内。
进一步的,调节所述病床在所述对接区域的位置,将所述病床与所述医学成像设备进行对接,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病床位于所述对接区域内,则开启所述扫描室内的光信号发射器和至少两个光信号接收器,所述光信号发射器与所述光信号接收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对接区域的两侧。
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光信号接收器接收的光信号强度,在所述病床的预设位置设置有光信号传输区域和/或光信号阻挡区域;
若所述至少两个光信号接收器接收的光信号强度均为零,则确定所述病床的第一光纤接口与所述医学成像设备的第二光纤接口位置匹配,将所述病床与所述医学成像设备进行对接。
进一步的,该方法还包括:
若至少一个光信号接收器接收的光信号强度大于零,则确定所述病床的第一光纤接口与所述医学成像设备的第二光纤接口位置不匹配;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光信号接收器接收的光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病床的位置调整信息;
根据所述位置调整信息调节所述病床位置,并重新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光信号接收器接收的光信号强度。
进一步的,在开启所述扫描室内的光信号发射器和至少两个光信号接收器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医学成像设备的第二光纤接口的方向与高度,调节所述病床的方向与高度,使得所述第一光纤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纤接口的高度与方向相匹配。
进一步的,在将所述病床与所述医学成像设备进行对接之后,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62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