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三己内酯-丙三酸给药纳米粒的微通道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6916.5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99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郭钫元;杨根生;贠军贤;洪伟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47/34;A61K31/1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三己 内酯 丙三酸 纳米 通道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三己内酯-丙三酸给药纳米粒的微通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为:
(1)制备丙三酸-己内酯星状聚酯
惰性气体保护下,将丙三酸、ε-己内酯、辛酸亚锡混合,升温至120~160℃反应12~48h,之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混合物用二氯甲烷溶解后,滴加到冰乙醚中析出沉淀,过滤收集沉淀,真空干燥,得到丙三酸-己内酯星状聚酯;
所述丙三酸、ε-己内酯、辛酸亚锡的投料物质的量之比为1:20~80:0.05~0.20;
(2)微通道制备聚三己内酯-丙三酸给药纳米粒
所述微通道由通道1、通道2、通道3、通道4构成,所述通道1、通道2、通道3、通道4形成互相连通的“十”字形结构,通道1、通道2、通道3、通道4分别为“十”字形的四个分支,并且,通道1和通道4在同一直线上,通道2和通道3在同一直线上;通道1、通道2、通道3、通道4的长度比例为1:1:1:2.5,并且管径相同;
a、将姜黄素、丙三酸-己内酯星状聚酯溶于乙醇,作为脂相;
所述姜黄素、丙三酸-己内酯星状聚酯的投料质量比为1:15~50;
所述脂相中,姜黄素的浓度为0.25~0.35mg/mL;
b、将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配制成水相;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P-188、吐温-85或十二烷基磺酸钠;
所述水相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1~5mg/mL;
c、将脂相以0.25~0.45mL/min的流速注入通道1,将水相以0.55~0.75mL/min的流速分别注入通道2和通道3,通道4中两相溶液混合,脂相向水相扩散过程中过饱和析出纳米粒,在通道4末端收集纳米粒溶液,并于10~30℃下搅拌6~12h,过滤,收集滤液即为所述聚三己内酯-丙三酸给药纳米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三己内酯-丙三酸给药纳米粒的微通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丙三酸、ε-己内酯、辛酸亚锡的投料物质的量之比为1:30~60:0.05~0.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三己内酯-丙三酸给药纳米粒的微通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二氯甲烷的体积用量以所述反应混合物的质量计为2~8mL/g。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三己内酯-丙三酸给药纳米粒的微通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冰乙醚的体积用量以所述反应混合物的质量计为25~100mL/g。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三己内酯-丙三酸给药纳米粒的微通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姜黄素、丙三酸-己内酯星状聚酯的投料质量比为1:1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三己内酯-丙三酸给药纳米粒的微通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脂相中,姜黄素的浓度为0.3mg/mL。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三己内酯-丙三酸给药纳米粒的微通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三己内酯-丙三酸给药纳米粒的微通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水相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1mg/mL。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三己内酯-丙三酸给药纳米粒的微通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脂相流速为0.40mL/min。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三己内酯-丙三酸给药纳米粒的微通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水相流速为0.60mL/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691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