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己内酯-环糊精给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6906.1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89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根生;郭钫元;黄冬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47/40;A61K47/34;A61K31/1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酯 环糊精 纳米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己内酯‑环糊精给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惰性气体保护下,将β‑环糊精、ε‑己内酯、辛酸亚锡混合,于100~140℃下反应8~48h,之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混合物用二氯甲烷溶解后,滴加到冰乙醚中,沉淀析出,抽滤收集沉淀并干燥,得到聚己内酯‑环糊精星状聚酯;将姜黄素、所得聚己内酯‑环糊精星状聚酯溶于四氢呋喃,作为脂相;将表面活性剂泊洛沙姆188溶于水,作为水相;将所得脂相滴加到水相中,滴完后搅拌10~15h,之后离心,取上清液,即得成品;本发明制备的聚己内酯‑环糊精给药纳米粒明显改善了姜黄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使其具有缓控释特性,载体材料无毒副作用,适用于口服及静注等多种给药方式。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高分子载体制备和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己内酯-环糊精给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近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七百多万人死于肿瘤,且新增病例数还在逐年增长,可见恶性肿瘤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已经构成严重威胁。目前,癌症治疗手段主要为化学药物治疗,但是现有的化学治疗药物不只针对癌细胞,对正常细胞也具有杀伤作用,因此化疗药物大多在服用过程中毒副作用都较大。因此,研究开发药物新剂型以降低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的问题亟待解决。
姜黄素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等多种药物作用,但是由于其存在水溶性差、在体内易被代谢、口服利用率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研制开发新剂型将为姜黄素的合理应用提供机会。纳米粒(Nanoparticles)作为一种新型给药体系,具有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水溶性、缓/控释靶向给药、蛋白口服给药等优点。研究显示:纳米粒粒径在100-300nm之间可以有效的避免体内屏障的清除,可以大大提高药物的疗效;粒径大小均一的纳米粒(PDI<0.3)则具有较好的释药稳定性。
星状高聚物指由多条相同或不同的具有三维支化结构的线形臂,通过有限的节点连接于同一中心核体而构成的大分子。星状高聚物可以在较小的空间里实现多功能性,如提高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基于环糊精(β-CD)的星状高聚物是指星形聚合物中含有β-CD结构单元的一类大分子化合物。β-CD具有亲水性多羟基的外腔及疏水内腔的结构,这个结构特性使其在反应中可以作为星状高聚物的核。更重要的是β-CD疏水的空腔具有超分子包合性,这赋予了含有β-CD高聚物分子的包合性功能,如可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可调节释药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等。因此,基于β-CD的星状高聚物在新型大分子构筑、纳米药物制剂载体及药物控释等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以β-环糊精(β-CD)和ε-己内酯(ε-CL)为反应原料,在N2保护、高温、辛酸亚锡为引发剂的条件下,开环聚合制备聚己内酯-环糊精星状聚酯(β-CD-CL)。其后,以姜黄素为模型药物,β-CD-CL为载药材料,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姜黄素纳米粒。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己内酯-环糊精给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己内酯-环糊精给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为:
(1)惰性气体保护下,将β-环糊精(β-CD)、ε-己内酯(ε-CL)、辛酸亚锡(引发剂)混合,于100~140℃下反应8~48h,之后冷却至室温(20~30℃,下同),将反应混合物用二氯甲烷溶解后,滴加到冰乙醚(-5~5℃)中,沉淀析出,抽滤收集沉淀并干燥,得到聚己内酯-环糊精星状聚酯(β-CD-CL);
所述β-环糊精、ε-己内酯、辛酸亚锡的投料物质的量之比为1:40~420:0.00005~0.01,优选1:210~420:0.005~0.01;
所述二氯甲烷的体积用量以所述反应混合物的质量计为6~17mL/g;
所述冰乙醚的体积用量以所述反应混合物的质量计为75~215mL/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69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计算机硬盘减震散热支架
- 下一篇:能够表达温度的计算机机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