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业分子蒸馏制备甘油二酯及消减甘油二酯中3‑氯丙醇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35627.3 | 申请日: | 2017-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7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马传国;司天雷;杜蘅;李利君;马靖轩;刘君;孙亚辉;李婕妤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7/64 | 分类号: | C12P7/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分子 蒸馏 制备 甘油二酯 消减 丙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食用油脂生产技术领域中甘油二酯制备及产品的安全性,具体涉及工业分子蒸馏制备甘油二酯产品、以及消减由甘油二酯的原料来源或在制备过程可能产生的3-氯丙醇脂或缩水甘油酯等潜在风险因子的方法。本方法适合连续工业化生产高品质的甘油二酯产品,并将甘油二酯中可能存在的3-氯丙醇脂或缩水甘油酯等潜在风险因子脱除至食品安全要求的限量,保证甘油二酯各项理化指标符合有关标准,生产方法绿色无污染,并且工艺技术实现连续化、自动化。
背景技术
由于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一些富贵疾病如脂肪肝、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等越来越普遍,目前已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寻找一种能预防和辅助治疗慢性代谢性疾病的营养素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简写DAG)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油脂,相应的产品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和青睐,甘油二酯属于新兴的热门研究领域。
有关甘油二酯的研究表明其不仅可以抑制肥胖,减轻体重,而且还可以降低血脂达到减肥的目的,并且食用安全,加工适应性好,人体相容性高,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副作用等诸多优点。在1998年,甘油二酯含量高于80%的烹调油就被日本认定为是一种功能性食用油脂,可抑制脂肪在人体内的堆积和胆固醇上升,防止肥胖。另外,甘油二酯也是一类重要的多功能性添加剂,在食品、医药、化工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甘油二酯作为多种来源的食用油脂的微量组分,它是天然存在的,也是油脂在人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属于公认的食品安全成分,并且在风味、色泽、口感上与甘油三酯无异。由于甘油二酯在人体内特殊的代谢方式,食用后既能很好地利用热量又不必顾虑在体内脂肪堆积,而且不会影响人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因此,甘油二酯通过了美国食品及医药管理局(FDA)的安全审查认证,在日本、美国以及欧洲等国家被公认为安全食品。
在自然状况下,甘油二酯在常用食用油脂中的含量比较少,棉籽油中DAG含量相对较多、但含量仍然不足10%。因此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制备甘油二酯,提高其在食物中的含量。目前,根据制备机理的不同,国内外制备甘油二酯的方法有:脂肪酸与甘油酯化法、脂肪酸酯甘油解法、甘油三酯水解法以及分子蒸馏法。并且分子蒸馏法可以从天然油脂中直接分离提纯甘油二酯产品。
2009 年9月,著名的日本花王公司突然宣布停止其“Econa”烹调油及其相关 12 类系列 59 种产品的销售,“Econa”油即 1,3-甘油二酯产品。花王公司发现该油中聚甘油酯含量是一般食用油的10~182倍。聚甘油酯与氯离子共存并受热作用即形成氯丙醇酯,聚甘油酯和氯丙醇酯在体内则可能转化成致癌性的聚甘油和氯丙醇类化合物。研究表明,食品中氯丙醇多数以酯的形式存在的,游离形式较少。氯丙醇酯是氯丙醇类物质与脂肪酸的酯化产物,存在于食品中的氯丙醇酯的结构多样性的真实情况现在并不非常清楚。
多年前就已在精炼油中发现了氯丙醇酯,但其真正的形成机制到现在也未十分清楚。相关国际组织在 2007 年和2008 年调查了400多个油脂样品中3-氯丙醇酯含量。结果表明,天然的未精炼的动植物油中没有或只有微量3-氯丙醇酯(< 0.1 mg /kg) ,而几乎所有精制油中都存在3-氯丙醇酯。根据3-氯丙醇酯含量的高低,食用油可分为 3组:低含量( 0.5~1.5 mg/kg) 组:菜籽油、大豆油、椰子油、葵花籽油;中等含量( 1.5~4 mg/kg) 组:红花籽油、花生油、橄榄油、玉米油、棉籽油、米糠油;高含量(> 4 mg /kg) 组: 氢化油、棕榈油、棕油分提产品、固体煎炸油。其中,人造奶油中3-氯丙醇酯的含量为 0.5~10.5mg/kg 油。欧盟委员会的食品科学委员会提出3-氯丙醇酯的每日耐受摄入量(TDI)为2μg/kg. BW. d。
油脂精炼过程中的氯化剂来源隐蔽而广泛,既可来源于油脂原料,也可来源于酸、碱和加工助剂等。氯离子本性不易进入油脂疏水环境,但在氨基酸盐、含磷化合物和甘油一酯、二酯等表面活性物质存在下,氯离子氯化甘油的能力大增。由于甘油二酯分子结构中有一个羟基,在制备和加工过程中如果体系中存在氯离子,甘油二酯的产品中较容易存在产生3-氯丙醇酯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业大学,未经河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56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