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盲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钻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4844.0 | 申请日: | 2017-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2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7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刘雅辉;高海燕;何树先;康茂东;吴贇;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江苏中超航宇精铸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39/00 | 分类号: | B23B39/00;B23B4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1317 | 代理人: | 徐红银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盲孔法 测量 残余 应力 钻孔 装置 | ||
1.一种盲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至少四根立柱(2)、滑动锁套(3)、定位螺栓(4)、至少两根外导杆(6)、至少两根内导杆(7)、对开锁套(9)、电钻(11)、钻套(16)、钻头(17)和钻头固定杆(18),其中:所述立柱(2)安装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
所述外导杆(6)通过所述滑动锁套(3)沿着所述立柱(2)垂直运动,并通过所述定位螺栓(4)连续定位于所述立柱(2)上任一高度;
所述内导杆(7)通过所述滑动锁套(3)沿着所述外导杆(6)水平运动,并通过所述定位螺栓(4)连续定位于所述外导杆(6)上任一水平位置;
所述钻套(16)通过所述对开锁套(9)沿所述内导杆(7)实现水平位移,并通过所述定位螺栓(4)连续定位于所述内导杆(7)上任一水平位置,同时所述钻套(16)通过其两端设置的圆柱齿轮(22)的轴向转动以及所述圆柱齿轮(22)与所述对开锁套(9)内侧开的内齿轮啮合实现所述钻套(16)非连续定位于某一倾斜角度;
所述钻套(16)内安装有钻头固定杆(18),所述钻头固定杆(18)的上端与电钻(11)连接,所述钻头固定杆(18)的下端安装所述钻头(17),所述电钻(11)通过所述钻头固定杆(18)驱动所述钻头(17)转动以实现钻孔,通过所述外导杆(6)沿所述立柱(2)的垂直运动、所述内导杆(7)沿所述外导杆(6)的水平运动、所述对开锁套(9)沿所述内导杆(7)的水平位移、所述圆柱齿轮(22)的轴向转动及其与所述对开锁套(9)的内齿轮的啮合配合,使得所述钻套(16)具有三个移动自由度和一个旋转自由度,即实现所述钻头(17)的三个移动自由度和一个旋转自由度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盲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套(16)的内部安装有衬套(20),衬套(20)内安装有钻头柄(12),钻头柄(12)内部安装钻头固定杆(18),钻头固定杆(18)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夹头(21),钻头(17)夹持在夹头(21)内;所述电钻(11)驱动衬套(20)内的钻头柄(12)旋转,从而通过钻头固定杆(18)驱动钻头(17)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盲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钻套(16)上设置有限高装置用以控制钻孔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盲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高装置包括:限高片(13)、压片(14)和套圈(19),其中:
所述套圈(19)设置于钻头柄(12)的外侧,套圈(19)在钻头柄(12)外侧滑动并通过螺栓定位;钻套(16)上端外壁设有轴向方向的内螺纹孔,压片(14)设有外螺纹,压片(14)通过其外螺纹固定在钻套(16)上的内螺纹孔中;钻孔前在套圈(19)和压片(14)之间插入限高片(13)并固定好套圈(19),限高片(13)的厚度即为钻孔深度,钻孔时取出限高片(13),推动电钻(11)使钻头(17)钻入零件表面直至套圈(19)和压片(14)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盲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套(16)上端外壁上有四个均布的径向方向的径向螺纹孔,每个径向螺纹孔内分别安装有一个调位螺栓(15),通过旋动所述调位螺栓(15)以微调钻套(16)中的衬套(20)位置,从而微调钻头(17)在钻孔表面上前、后、左、右的方位,以使钻头(17)对准被测零件上选定的钻孔点。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盲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固定杆(18)的长度是系列变化的,用于对不同深度和不同狭窄程度的零件表面进行钻孔。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盲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开锁套(9)通过销钉(8)铰合,并通过螺栓(10)紧固。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盲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零件固定座,用于固定被测零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江苏中超航宇精铸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江苏中超航宇精铸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484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车床辅助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采用杠杆力臂的钻削机械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