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应共混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0790.0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90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光;田波;董伟;张玉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反应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一种新型反应共混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共混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反应共混装置处理物料时,由于物料中残留水分使得反应过程中发生降解以及产生的气/汽体和压力波动对设备及人员造成危害的问题。该装置由熔融共混单元和控排单元组成;所述熔融共混单元由混炼腔体和转子组成;所述控排单元由带有齿条机构的内活塞连杆、螺栓、两个内活塞密封圈、中空外活塞连杆、排气孔、排气阀、料斗、两个外活塞密封圈、水汽流道、料斗密封圈和中空外活塞连杆固定耳组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混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反应共混装置如流变仪、密炼机、单双螺杆挤出机等所处理的物料必须先经干燥除水,物料中残留水分通常控制在(0.02%~1%)范围,以防止反应过程中降解、产生气(汽)体和压力波动等对材料性能和设备及人员造成危害。因此,这些常规的反应共混装置从设计制造原理到操作规范要求上均无法满足以水作为反应组分或介质的湿法反应共混(物料含水率为5%~40%)的工艺要求。
因湿法反应共混工艺要求,既要具备常规共混装置的基本性能特点,又需具备体积和压力的调节及气体排放的结构设计和性能,目的是解决反应初期物料体积大于熔融共混腔体的体积、反应过程中压力的调控和气(汽)体的排放等难题,因而一种适应湿法反应共混的装置亟待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反应共混装置处理物料时,由于物料中残留水分使得反应过程中发生降解以及产生的气/汽体和压力波动对设备及人员造成危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反应共混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反应共混装置由熔融共混单元和控排单元组成;
所述熔融共混单元由混炼腔体和转子组成;
所述转子位于混炼腔体内部;
所述控排单元由带有齿条机构的内活塞连杆、螺栓、两个内活塞密封圈、中空外活塞连杆、排气孔、排气阀、料斗、两个外活塞密封圈、水汽流道、料斗密封圈和中空外活塞连杆固定耳组成;
所述料斗底部与混炼腔体相连通;
所述料斗与混炼腔体连通处通过套设在料斗上的料斗密封圈进行密封;
所述中空外活塞连杆在料斗内部上下滑动;
所述中空外活塞连杆与料斗之间通过套设在中空外活塞连杆底部的外活塞密封圈进行密封;
所述中空外活塞连杆杆壁底部设置有与混炼腔体相连通的水汽流道,且所述水汽流道位于外活塞密封圈之下;
所述中空外活塞连杆杆壁上部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孔;
所述中空外活塞连杆外壁上排气孔所在位置上设置有排气阀;
所述中空外活塞连杆外部设置有中空外活塞连杆固定耳;
所述中空外活塞连杆固定耳通过外置的卡固杆实现卡固;
所述中空外活塞连杆通过中空外活塞连杆固定耳与卡固杆的卡固来固定位置;
所述带有齿条机构的内活塞连杆通过位于熔融共混单元上的传动支架和传动轮实现在中空外活塞连杆的中空滑道内的上下滑动;
所述螺栓设置在中空外活塞连杆的顶端,并穿过带有齿条机构的内活塞连杆和中空外活塞连杆对带有齿条机构的内活塞连杆进行锁紧;
所述两个内活塞密封圈套设在带有齿条机构的内活塞连杆的底端。
本发明的一种反应共混装置的制造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07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