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隐孢子虫和贾第虫检测回收率的洗脱液及洗脱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3364.4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1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任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1/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雷月华;陈燕娴 |
地址: | 51063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孢子 贾第虫 检测 回收率 洗脱 方法 | ||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隐孢子虫和贾第虫检测回收率的洗脱液及洗脱方法。所述洗脱液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1‑2%异戊醇,1‑2%NaCl,0.2‑0.5%的己炔二醇、甲基己炔二醇或二甲基己炔二醇中的一种,0.1‑0.2%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0.2‑0.5%聚磷酸钠,2%‑4%EDTA,余量为水。本发明洗脱方法适用于饮用水中隐孢子虫卵囊和贾第虫孢囊的快速风险评估与预警,应用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易行,使用安全可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比实验表明,采用本发明洗脱方案可将隐孢子虫卵囊的回收率提高至30‑50%;贾第虫卵囊回收率提高至35‑50%,超过EPA1623规定的20%限值;操作成本没有明显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涉及饮用水水质检测及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隐孢子虫和贾第虫检测回收率的洗脱液及洗脱方法。
背景技术
贾第鞭毛虫(G.lamblia)和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一类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的肠道原虫(以下简称“两虫”),也是引起人类非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生物。水环境中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污染非常普遍,尤其是当地表水受生活污水或农业污水污染的情况下更为严重。由于“两虫”主要以饮水为传播媒介,预防“两虫”病爆发的关键是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因此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均对其饮水中的浓度做了相应规定,如目前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非常规指标)和美国EPA给定的限值均为<1个/10L水。目前对其检测方法很多,主要有以金胺-酚染色、改良抗酸染色、金胺-酚改良抗酸复染等为代表的染色镜检方法,以及常规PCR、MS-PCR、RT-PCR、Nested-PCR、荧光定量PCR和生物探针技术等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不管采用何种检测方法,对“两虫”卵囊的分离与富集是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行性的关键问题。
目前“两虫”卵囊分离纯化的浮选方法主要包括甘油饱和盐水漂浮法、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饱和糖水漂浮法等(宋丹等.隐孢子虫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或通过表面抗原抗体结合方法将目的抗原吸附分离出来,主要包括免疫磁珠分离法(崔艳梅.水环境中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或采用滤芯、膜滤方式对水样进行分离富集。甘油饱和盐水漂浮法主要用于隐孢子虫的初步检测,但由于卵囊为无色透明的小球体,增加了检测难度;同时由于水样的采样量通常都很大(10-100L以上),因此密度梯度离心法、饱和糖水漂浮法实际操作难度都很大,同时也容易产生二次污染。EPA1623推荐的膜滤操作克服了以上富集方法的缺点,已被各国供水行业广泛采用,但卵囊回收率应仅为20%-50%,主要损失在过滤浓缩环节。笔者在实验中也证实,传统机械式振荡洗脱难以将两虫从滤膜表面洗脱。有研究者从提高洗脱液角度提出了改进措施,但回收率仍不够理想;本技术对洗脱方式和洗脱液组分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回收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隐孢子虫和贾第虫检测回收率的洗脱液。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隐孢子虫和贾第虫检测回收率的洗脱方法,适用于饮用水中隐孢子虫卵囊和贾第虫孢囊的快速风险评估与预警。该方法应用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易行,使用安全可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提高隐孢子虫和贾第虫检测回收率的洗脱液,所述洗脱液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1-2%异戊醇,1-2%NaCl,0.2-0.5%的己炔二醇、甲基己炔二醇或二甲基己炔二醇中的一种,0.1-0.2%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0.2-0.5%聚磷酸钠,2%-4%EDTA,余量为水。
一种提高隐孢子虫和贾第虫检测回收率的洗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33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