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缠绕产品脱模方法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20351.1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1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叶柃;张永维;李胜岭;高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叶柃 |
主分类号: | B29C53/82 | 分类号: | B29C53/82;B29C33/44;B29C33/48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2224 | 代理人: | 方可 |
地址: | 31111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缠绕 产品 脱模 方法 设备 | ||
1.一种大型缠绕产品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开合式模具收缩实现该开合式模具与缠绕在其上的大型缠绕产品内壁的径向分离,该开合式模具的一端与机架相连,另一端由悬臂支架支撑,其下方靠近所述机架处设置有第一移动托车;
(2)所述大型缠绕产品与开合式模具分离后,由设于所述开合式模具下方的多个第二移动托车托起,并随着所述多个第二移动托车向所述悬臂支架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开合式模具靠近所述机架的一端露出,此时大型缠绕产品远离所述机架的一端套装在所述悬臂支架的外部;
(3)当所述开合式模具露出一半长度以上时停止所述第二移动托车的移动,然后使所述第一移动托车移动至该开合式模具的中间位置,并托住该开合式模具;
(4)使所述悬臂支架向远离所述机架的方向移动,以使其与所述大型缠绕产品分离,然后使多个所述第二移动托车继续移动以带动所述大型缠绕产品继续向远离所述机架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大型缠绕产品完全脱离所述开合式模具,由此完成整个脱模工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缠绕产品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式模具由多瓣模具单元拼合而成,其内部设置有伸缩支撑机构以实现模具的撑开或闭合,并设置有伸缩开合缝纵梁,用于在所述开合式模具撑开后,填塞相邻两个所述模具单元之间的缝隙;优选的,每瓣所述模具单元整体呈L型,四瓣L型模具单元拼合后组成具有厢形结构的开合式模具,该开合式模具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四瓣模具单元对应的四个伸缩支撑机构,当进行缠绕工艺时,每瓣模具单元均由各自的伸缩支撑机构撑开,当产品成型后每瓣模具单元再由各自的伸缩支撑机构收缩,以使开合式模具闭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型缠绕产品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托车位于所述第一移动托车远离所述机架的一侧,其优选设置有两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型缠绕产品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托车和第二移动托车设置在同一托车轨道上,两者结构相同,均包括与所述托车轨道滑动配合的移动机构以及设置在该移动机构上的托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型缠绕产品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托车还包括带动其沿着所述轨道移动的驱动机构以及带动所述托板升降的升降机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型缠绕产品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支架包括支架以及设置在该支架上的悬臂,当缠绕成型时,所述开合式模具架设在所述悬臂上以对该开合式模具进行支撑,当产品成型后,所述悬臂与所述开合式模具分离,便于产品的脱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型缠绕产品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支架还包括与所述支架滑动配合的支架轨道以及带动该悬臂支架沿着该支架轨道移动的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轨道远离所述机架的一端。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大型缠绕产品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带动所述开合式模具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
9.一种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大型缠绕产品脱模方法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合式模具、机架和悬臂支架,其中所述开合式模具的一端与所述机架相连,另一端由所述悬臂支架支撑,通过该开合式模具的收缩实现其与大型缠绕产品的径向分离;该开合式模具的下方靠近所述机架处设置有第一移动托车,该第一移动托车远离所述机架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移动托车,所述多个第二移动托车用于当所述大型缠绕产品与所述开合式模具分离后支撑该大型缠绕产品,并带动该大型缠绕产品向所述悬臂支架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开合式模具靠近所述机架的一端露出,该第一移动托车用于当所述开合式模具露出一半长度以上时托住该开合式模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型缠绕产品优选为长度大于10米的两端开口的整体呈厢形结构的竹缠绕产品,具体为竹缠绕车体,该竹缠绕车体的腰部呈鼓形,其内部最大高度尺寸为2930mm,内部最大宽度尺寸为3200mm,厚度为50mm,长度为26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叶柃,未经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叶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035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稳定型低噪音冲击式水轮机
- 下一篇:一种座式冲击式水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