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旋转驱动执行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416180.5 | 申请日: | 2017-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65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 发明(设计)人: | 崔昊天;闫巡戈;朱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J19/00 | 分类号: | B25J19/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爱迪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1 | 代理人: | 何婷 |
| 地址: | 2011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旋转 驱动 执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旋转驱动执行器,包括电机、同轴减速器和轴法兰;电机设有电机编码器,并由驱动电路板驱动;同轴减速器的输入端与电机配合,同轴减速器设有减速器编码器;轴法兰为设有法兰盘的输出轴,法兰盘与同轴减速器的输出端配合,输出轴输出转动信号。该驱动执行器工作时,驱动电路板驱动电机,通过编码器能够获取电机的转速和同轴减速器输出端的转速,根据转速情况可以通过驱动电路板对转速进行调节,实现精确控制。该驱动执行器将驱动器、电机、编码器、同轴减速器集成了一个小巧灵活的整体,提高了安装和使用的便利性。该驱动执行器结构紧凑,体积小,输出扭矩大,易于控制,控制精度高,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一体化旋转驱动执行器。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医疗、服务等领域与人有了更多的接触。
传统机器人采用电机-减速器-负载线性传动的刚性关节。刚性关节具有结构简单、体积紧凑、定位精准等优点,能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但刚性关节不能对外界环境做出及时的响应,这使得搭载刚性关节的机器人的兼容性差,能量效率低下且能耗很大,机器人与环境发生刚性碰撞时,可能会损坏昂贵设备或伤及人畜。
目前,伺服一般为驱动器和电机分离,二者通过线缆连接,这样连接线较多,布线麻烦,且线路易受外界干扰,接触不良或老化容易影响整体运行。尤其编码器线随着距离的增大,外界环境干扰的增强,通信质量会明显下降。
现有伺服大都采用内转子电机,其成本高,体积大,扭矩小,过载能力弱。电机、驱动器、编码器分离使得线路杂乱抗干扰能力弱,并且导致整体体积大。
现有伺服整体体积大,性价比低,能源利用率低,安全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旋转驱动执行器,该一体化旋转驱动执行器结构紧凑,集成化,小型化,低成本,高性能,具有柔性控制等高级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体化旋转驱动执行器,包括电机、同轴减速器和轴法兰;所述电机设有电机编码器,并由驱动电路板驱动;所述同轴减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机配合,所述同轴减速器设有减速器编码器;所述轴法兰为设有法兰盘的输出轴,所述法兰盘与所述同轴减速器的输出端配合,所述输出轴输出转动信号。
可选的,所述同轴减速器为谐波传动减速器,所述谐波传动减速器由内到外依次为内圈凸轮、柔性轴承、上钢轮和下钢轮;所述内圈凸轮为所述输入端,与所述电机配合;所述下钢轮与外壳连接,所述上钢轮为所述输出端,与所述法兰盘连接。
可选的,还设有扭簧缓冲器和末端编码器,所述扭簧缓冲器的内圈与所述输出轴配合,所述扭簧缓冲器的外圈法兰输出转动信号。
可选的,所述法兰盘外侧从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第三端盖和第四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位于所述法兰盘外侧,二者与所述法兰盘之间设有交叉滚子轴承;所述第三端盖和所述第四端盖位于所述扭簧缓冲器的外侧,二者与所述扭簧缓冲器之间设有交叉滚子轴承。
可选的,所述法兰盘与所述扭簧缓冲器之间设有编码器电路板,且所述编码器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二端盖和所述第三端盖之间;所述减速器编码器的转子设于所述法兰盘的上端面,所述减速器编码器的定子设于所述编码器电路板的下侧;所述外圈法兰的下端面设有所述末端编码器的转子,所述末端编码器的定子设于所述编码器电路板的上侧。
可选的,所述编码器电路板通过通路与所述驱动电路板连通,所述通路从上到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三盖板、所述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外壳。
可选的,所述同轴减速器为行星减速器,所述行星减速器由内到外依次为太阳轮、行星轮、保持架和内齿圈;所述太阳轮为所述输入端,与所述电机配合;所述内齿圈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保持架为所述输出端,与所述法兰盘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61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