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1,6‑二氢吡啶‑3(2H)‑酮结构的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15377.7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0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侯茜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茜茜 |
主分类号: | A61K31/4412 | 分类号: | A61K31/4412;A61P7/02;C07D211/86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39 | 代理人: | 路宽 |
地址: | 453007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二氢吡啶 结构 新型 血小板 聚集 药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中间体的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1,6-二氢吡啶-3(2H)-酮结构的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氢吡啶是一种新型多功能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在医学上用作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保健药物,有治疗脂肪肝、中毒性肝炎、抗衰老、防早熟等作用。二氢吡啶最初由前苏联科学家合成并应用,因其具有天然抗氧化剂VE的某些作用,最早在20世纪30年代,主要用作动植物油的抗氧化剂,70年代,前苏联拉脱维亚专家们发现其具有促进畜禽生长作用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展开了相关研究,并发现二氢吡啶有促进畜禽生长、改善畜禽产品品质、提高畜禽繁殖性能及防病等功能。二氢吡啶类衍生物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是作为钙拮抗剂,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可阻滞Ca2+进入细胞内,降低细胞内Ca2+的浓度,抑制Ca2+调节的细胞功能产生心脏负性肌力、负性频率、负性传导、平滑肌松弛的抑制作用。在多年的临床应用中,人们逐渐发现二氢吡啶类Ca2+拮抗剂不仅可以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保护等功能,其作用机制不仅是抑制钙内流,还与NO及抗氧化等有关。因此,为了发现新型的二氢吡啶类药物,本发明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有1,6-二氢吡啶-3(2H)-酮结构的药物分子,我们发现其对抗血小板聚集具有良好的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合成方法简单、分子结构新颖的含有1,6-二氢吡啶-3(2H)-酮结构的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有1,6-二氢吡啶-3(2H)-酮结构的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A、3,4-二氯苯甲醛和丙酮在固体酸性催化剂HZSM-5的作用下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得到3-丁烯-(3,4-二氯苯基)-2-酮;
B、3-丁烯-(3,4-二氯苯基)-2-酮在加成定位催化剂碘化银的作用下与氨气发生加成反应得到3-氨基丁烷-(3,4-二氯苯基)-2-酮;
C、3-氨基丁烷-(3,4-二氯苯基)-2-酮与(Boc)2O反应对氨基进行保护得到3-Boc-氨基丁烷-(3,4-二氯苯基)-2-酮;
D、3-Boc-氨基丁烷-(3,4-二氯苯基)-2-酮与3,5-二(三氟甲基)苯甲醛在LiCl和DIPEA的作用下反应得到1-(3,4-二氯苯基)-2-Boc-氨基-3-羰基-4-烯-5-(3,5-双三氟甲基苯基)-戊烷;
E、1-(3,4-二氯苯基)-2-Boc-氨基-3-羰基-4-烯-5-(3,5-双三氟甲基苯基)-戊烷在正丁基氢化锡的作用下进行烯烃加氢反应得到1-(3,4-二氯苯基)-2-Boc-氨基-3-羰基-5-(3,5-双三氟甲基苯基)-戊烷;
F、1-(3,4-二氯苯基)-2-Boc-氨基-3-羰基-5-(3,5-双三氟甲基苯基)-戊烷在酸性条件下脱去Boc基团得到1-(3,4-二氯苯基)-2-氨基-3-羰基-5-(3,5-双三氟甲基苯基)-戊烷;
G、1-(3,4-二氯苯基)-2-氨基-3-羰基-5-(3,5-双三氟甲基苯基)-戊烷与氯乙醛在碱性环境下发生缩合成环反应得到化合物
H、与氯化锌在超声波反应器中发生配合反应得到化合物
进一步限定,步骤A的具体过程为:在反应容器中将3,4-二氯苯甲醛加入到丙酮中,再加入固体酸性催化剂HZSM-5,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回流,TLC监控原料反应完全,降至室温,抽滤反应液,在真空条件下蒸除未反应完的丙酮得到3-丁烯-(3,4-二氯苯基)-2-酮。
进一步限定,步骤B的具体过程为:将3-丁烯-(3,4-二氯苯基)-2-酮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再加入溶剂环己烷和加成定位催化剂碘化银,然后向反应釜中通入液氨,使反应釜中的压力达到0.2MPa,升温至50℃进行反应,TLC监控原料反应完全,排出未反应完的氨气,真空蒸除溶剂,加入纯净水,用氯仿萃取反应液多次,合并有机相后蒸除氯仿得到3-氨基丁烷-(3,4-二氯苯基)-2-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茜茜,未经侯茜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53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