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银络合溶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409369.1 | 申请日: | 2017-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19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 发明(设计)人: | 马清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科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N59/16 | 分类号: | A01N59/16;A01N25/02;A01P1/00;A01P3/00;A23L3/35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万志香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络合 溶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银络合溶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纳米银络合溶液的制备原料包括水和如下组分:纳米银粉1‑10000ppm;强氧化络合剂0.01‑10wt%;络合稳定剂0.1‑1%;水性分散剂0.1‑2.5wt%;将纳米银粉按一定比例加入到水性分散剂溶液中,搅拌,加入到一定量的强氧化络合剂水溶剂中,水浴加热并搅拌一定时间,加入络合稳定剂,搅拌均匀,调节溶液pH,加水定容,用超滤膜过滤,得纳米银络合液。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纳米银络合溶液,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经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检测,经稀释样品为25ppm纳米银络合溶液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都达到了99.6%以上;经稀释样品为5ppm纳米银络合溶液,对大肠杆菌杀菌率达到99.98%以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率达到98.9%以上。本发明所述纳米银络合液杀菌效果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纳米银络合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有多种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等致病菌,严重地威胁人体健康。据日本《环境管理杂志》调查,干净的衬衣、内裤等穿着2 4小时后,每cm2上菌数高达4.4×106个,虽然不同季节有所差别,但污染亦是严重的。据美国《WHO》杂志统计,1995年全世界死亡5200万人,其中因细菌感染引起死亡为1700万人,约占三分之一,细菌致病性微生物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1 996年日本发生的全国范围内的病原性大肠杆菌0-157感染事件曾一度引起全球性的恐慌。
因此,研究开发一种方便实用,容易实现衣物、伤口、皮肤、器具、环境等抗菌消毒的产品,对于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银作为一种抗菌材料,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目前,已开发的含银抗菌溶液已经有多种。如用化学法制备的纳米银溶胶,抗菌效果很好,但是带有或深或浅的颜色,不利于大面积推广使用。液态络合纳米银溶液,一般都以氧化银(CN1149389、CN1134213等)为原料来制备,而且制备过程中用到浓硫酸等高危险物质,过程不好控制,制备出来银含量也不高,CN1149389制备的银含量只有500ppm,而且有效浓度在100ppm以上。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纳米银络合溶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纳米银粉为原料,制备工艺简单,无污染,无排放,制备产品的银含量最高可达10000ppm,5ppm纳米银络合溶液即有良好抗菌效果,高效安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银络合溶液,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纳米银络合溶液,所述纳米银络合溶液的制备原料包括水和如下组分: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纳米银络合溶液,所述纳米银络合溶液的制备原料包括水和如下组分:
本发明更优选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纳米银络合溶液,所述纳米银络合溶液的制备原料包括水和如下组分: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强氧化络合剂选自过硫酸铵、过硫酸钠、过硫酸钾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络合稳定剂选自柠檬酸、酒石酸、高氯酸、磷酸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水性分散剂为PEG400或PVP。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纳米银络合溶液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纳米银粉加入到水性分散剂溶液中,搅拌1-3h,得纳米银悬浮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科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科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93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有敌瘟磷和三环唑复配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大枣炭疽病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