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充气球形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8542.6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7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张胜;尹照华;方向;李裕春;武双章;罗先南;刘冠华;况懿;张健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2 | 分类号: | B62D57/02;B60F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马鲁晋 |
地址: | 21000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气 球形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充气球形机器人。
背景技术
球形机器人是一类将运动执行、传感器、控制器安装在球壳内的系统的总称。与传统的履带式、轮式或足式移动机器人相比,具有较好的野外环境适应能力,具有不易倾覆失效的特性。自从1996芬兰赫尔辛基科技大学制作第一个球形机器人开始,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结构形式的球形机器人。总体来看,球形机器人壳体的设计,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硬质材料壳体球形机器人和软壳体球形机器人。相对于硬壳球形机器人,软壳球形机器人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便于携带,更适用于野外恶劣的环境。软壳球形机器人使用气囊作为壳体,使用前需对其充气。
中国发明专利CN 102219032 A公布了一种软壳体球形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气囊球形壳、充排气装置、运动装置。充排气装置、运动装置通过压盖装在球形壳内,充排气装置由充气泵、单向阀和排气阀组成,单向阀和排气阀固定在气泵的两侧,单向阀串联在气泵的出气口后端,排气阀与气泵的进气口相通,气泵的进气口通过第一压盖与球形壳外部相通,能够在机器人移动前对球形机器人进行充气,移动结束后对球形机器人进行排气,从而实现自主收放功能。
现有技术中利用气泵实现气囊自主充气的缺点为:充气泵的结构比较复杂,增加了球形机器人的重量;只能在运动前、静止状态下对球形机器人充气;充气时间不够快,不能在水中进行充气;在有沟壑、土坎等人员无法越过的障碍物的复杂地形环境下,不易利用抛投的方式将机器人抛过障碍物进行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充气球形机器人。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自充气球形机器人,包括气体发生器、中空长轴、右传动轴、左传动轴、左直行驱动电机、右直行驱动电机、转向电机、搭载平台、摆臂、气囊球形壳、左压盘、右压盘;
所述中空长轴位于气囊球形壳内部,中空长轴两端对称设置左直行驱动电机和右直行驱动电机,其中左直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左传动轴的一端相连,左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左压盘与气囊球形壳的内壁相连,右直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右传动轴一端相连,右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右压盘与气囊球形壳的内壁相连,气囊球形壳充满气体后,中空长轴的轴线与气囊球形壳的直径重合;
中空长轴上设置用于给气囊球形壳充气的气体发生器,中空长轴的中心位置设置转向电机,转向电机的输出轴与摆臂的一端相连,用于控制摆臂摆动,摆臂的另一端设置搭载平台。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本发明的自充气球形机器人能够在地面、水中实现软壳球形机器人的快速自行充气,减小了充气机构的体积和球形机器人的质量;2)未充气前,摆臂和搭载平台旋转至紧贴中空长轴的位置,气囊球壳紧紧包裹在外侧,便于携带和快速展开作业;驱动电机和转向电机分开控制,提高了球形机器人的越障能力,实现球形机器人运动;搭载平台可根据任务需要搭载不同的装置;3)本发明采用气体发生器作为充气机构,实现软壳球形机器人自带气源,在水中、地面都可以快速充气,减轻机器人的重量,便于携带,能够利用抛投的方式,越过人员无法通行的障碍物进行作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自充气球形机器人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号所代表的含义为:1、气体发生器;2-1、中空长轴;2-2、右驱动轴;2-3、左驱动轴;3、进气孔;4、左直行驱动电机;5、右直行驱动电机;6、转向电机;7、搭载平台;8、摆臂;9、气囊球形壳;10-1、左压盘;10-2、右压盘。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本发明的一种自充气球形机器人,包括气体发生器1、中空长轴2-1、右传动轴2-2、左传动轴2-3、左直行驱动电机4、右直行驱动电机5、转向电机6、搭载平台7、摆臂8、气囊球形壳9、左压盘10-1、右压盘10-2;
所述中空长轴2-1位于气囊球形壳9内部,中空长轴2-1两端对称设置左直行驱动电机4和右直行驱动电机5,其中左直行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与左传动轴2-3的一端相连,左传动轴2-3的另一端通过左压盘10-1与气囊球形壳9的内壁相连,右直行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与右传动轴2-2一端相连,右传动轴2-2的另一端通过右压盘10-2与气囊球形壳9的内壁相连,气囊球形壳9充满气体后,中空长轴2-1的轴线与气囊球形壳9的直径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85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