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航行器网式布放与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7189.X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4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周泽才;李宝明;高志超;陈洋;郝留磊;章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泽才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B63C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航行 布放 活动架 承重梁体 回收装置 回收 同步轴 吊缆 器网 连杆机构 两端端面 闭合 固定环 可活动 边架 吊车 减小 开合 拉簧 张开 能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航行器的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水下航行器网式布放与回收装置,包括吊缆、承重梁体、活动架、同步轴以及回收网。吊缆与承重梁体通过固定环相连,承重梁体的两端端面上分别设有活动架,两端的活动架通过同步轴相连,以保持两端活动架的开合同步,且与回收网一对可活动边架构成连杆机构。该布放回收装置不需外在能源,分别利用拉簧的拉力和水下航行器的重力张开或闭合回收网,兜住水下航行器。本发明可实现工作人员在母船上通过操作吊车,完成水下航行器进行布放和回收作业,减小了水下航行器布放回收过程中的危险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航行器的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水下航行器网式布放与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各国对海洋的不断开发,水下航行器技术发展迅速,常用于地形勘探,科学考察、军事探测等。但由于受到海上风、浪、流的综合影响,水下航行器的回收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影响着水下航行器的推广和应用。目前,水下航行器主要采用在航行器上安装吊点,通过吊放式进行布放和回收。该方式往往需要人工进行吊点与吊车的脱离与连接,增加了布放和回收的危险性。申请号201120549635.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自治水下航行器的布放回收装置,工作人员通过控制与通讯模块控制,采用液压系统驱动机械抓手将水下航行器紧紧抓牢。但是在回收过程中由于海况的复杂性,工作人员既要控制起吊装置的移动,又要控制机械抓手的闭合使机械手抓牢水下航行器,这一点不易实现,且该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申请号201620152879.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的回收和布放装置,采用弯曲成圆柱形的矩形网兜兜住水下航行器,在缆绳的辅助下,工作人员操纵手柄实现水下航行器的布放与回收。但是该方式需要人为直接参与,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且该弯曲成圆柱形的网兜前后端都有开口,布放与回收过程中水下航行器可能从网兜两端脱落。
发明内容
为解决水下航行器布放和回收危险性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航行器网式布放与回收装置。该布放回收装置不需外在能源,分别利用拉簧的拉力和水下航行器的重力作用张开或闭合回收网,兜住水下航行器,进而实现水下航行器的布放和回收。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吊缆、承重梁体、活动架、同步轴以及回收网。吊缆与承重梁体通过固定环相连,承重梁体的两端端面上分别设有活动架,两端的活动架通过同步轴相连,以保持两端活动架的开合同步,且与回收网一对活动边架构成连杆机构。
其中:本发明为对称结构。承重梁体两端的活动架结构相同,所述承重梁体一端的活动架包括第一子架和第二子架,另一端的活动架包括第三子架和第四子架。同一端的第一子架和第二子架有两处相互连接,一处在两子架上端,由一拉簧相连,另一处在拉簧的下方两子架的齿轮相互啮合。其中第一子架与第三子架通过第一同步轴相连,第二子架与第四子架通过第二同步轴相连。
活动架的另一端与回收网相连,回收网由边架及网面组成。边架由成对的活动边架和固定杆组成,其中一端的活动边架由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铰接构成,回收网闭合时第一活动杆与第二活动杆紧密贴近,且第一活动杆部分嵌入第二活动杆空槽中。另一端的活动边架由第三活动杆和第四活动杆铰接构成,第一活动杆与第三活动杆通过第一固定杆相连,第二活动杆与第四活动杆通过第二固定杆相连,以保持回收网开合状态同步。回收网网面中部纵向设有一排配重,以保持回收网在水下的张开形态。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发明为纯机械自动结构,可实现:工作人员通过母船吊车对布放回收装置进行空间位置移动,即可对水下航行器进行布放与回收作业,无须对布放回收装置进行额外的开合控制。
2.本发明采用回收网兜住水下航行器的搭载固定方式,避免了水下航行器与布放回收装置的构件产生刚性接触与碰撞,造成损伤。
3.水下航行器布放与回收过程中,被回收网兜住的水下航行器处于海面以上时,回收网在水下航行器重力作用下完全封闭,避免出现水下航行器脱网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泽才,未经周泽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71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可燃冰精细勘查的深拖拖体
- 下一篇:一种波动翼混合驱动水下滑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