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离纯化Salsolinol合成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5322.8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01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陈薛钗;邓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88 | 分类号: | C12N9/8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纯化 salsolinol 合成 方法 | ||
分离纯化Salsolinol合成酶的方法,属于蛋白纯化领域。采用高氯酸沉淀法对Salsolinol合成酶的粗酶液进行预处理;将经过高氯酸处理的Salsolinol合成酶的粗酶液中加入K2CO3,于‑80℃放置一段时间如15分钟后取出,离心,取上清液;对所得上清液进行超滤,至少包括采用截留分子量3kD的超滤管,对超滤后的滤液采用亲水色谱(HILIC)的方法进一步分离纯化Sal合成酶。采用本发明方程能完全纯化Salsolinol合成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蛋白纯化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分离纯化Salsolinol合成酶的方法。
背景技术
Sal合成酶(Salsolinol synthase)是儿茶酚异喹啉类物质合成代谢过程中的首个关键酶,它是一种催化多巴胺(DA)和乙醛(AcH)生成多巴胺能神经毒性物质Salsolinol的酶,直接影响到Sal及其衍生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是帕金森病的重要内源性致病因子与其致病密切相关。迄今为止,关于Sal合成酶的研究报道甚少,仅有少数研究人员对其性质做了部分研究工作,但其具体性质仍不清楚。目前推测Sal合成酶可能是一种能催化内源性神经毒素生成的新酶,但它尚未获得分离纯化,更无酶活检测、酶学性质方面的系统研究。
发明内容
Sal合成酶是一种至今为止尚未获得分离纯化的蛋白质,对其酶学性质知之甚少,研究显示Sal合成酶具有的分子量小、极性较强等特点。基于此,本发明建立一套基于酸沉淀法、超滤法和亲水色谱(HILIC)法等技术的专门针对Sal合成酶的分离纯化新方法,它具有操作简便、回收率高等优点。
分离纯化Salsolinol合成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高氯酸沉淀法对Salsolinol合成酶的粗酶液进行预处理;
(2)将步骤(1)经过高氯酸处理的Salsolinol合成酶的粗酶液中加入K2CO3,于-80℃放置一段时间如15分钟后取出,离心,取上清液;
(3)对步骤(2)所得上清液进行超滤,至少包括采用截留分子量3kD的超滤管;进一步还包括在采用截留分子量3kD的超滤管之前,采用截留分子量大于3kD如100kD的超滤管进行超滤;
(4)对步骤(3)超滤后的滤液采用亲水色谱(HILIC)的方法进一步分离纯化Sal合成酶;
进一步优选进行两次亲水色谱(HILIC)分离纯化方法;主要采用硅胶、氰基或氨基等色谱柱,采用乙腈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或洗脱,乙腈的体积百分含量为50-95%,按照乙腈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洗脱;
进一步优选,还包括在采用亲水色谱(HILIC)的方法进一步分离纯化Sal合成酶之后再通过电泳方法进一步分离纯化分子量相对更小的Sal合成酶。电泳方法采用Tris-Tricine SDS-PAGE进行分离。
进一步优选,步骤(1)采用高氯酸溶液,高氯酸溶液中还含有偏亚硫酸钠和EDTA,进一步优选1M高氯酸、10mM偏亚硫酸钠和10mM EDTA,高氯酸溶液与Salsolinol合成酶的粗酶液的体积比为1:5;
进一步优选步骤(2)中K2CO3的摩尔数是步骤(1)中高氯酸的0.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53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