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热地区整车空调切断专项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92285.1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87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彭静;杨旭;邓亚;刘金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50123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区 整车 空调 切断 专项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极热地区整车空调切断专项试验方法,基于汽车用户在实际情况中可能遇到的高温使用环境,以模拟用户真实的使用方法来验证汽车空调是否切断,模拟工况包括中速重制动、低速中制动、低速轻制动、中速连续三次制动、怠速中制动、倒车制动、倒车+转向制动。该试验方法以用户实际使用工况为基础,快速验证产品是否出现空调切断,判断相关零部件或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该试验方法的验证,可以规避在用户使用中出现空调切断引起用户抱怨,影响品牌形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整车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样车在高温环境道路上验证其制动工况空调切断情况的专项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汽车驾乘舒适性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汽车空调是必不可少的装备之一。汽车空调维持车内的舒适环境,即要让车室内温度、湿度等空气参数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由于汽车空调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汽车空调的负荷无法确定,为了使汽车空调系统能正常工作,车内能维持所需的温度,空调系统中设有一系列控制单元和执行机构,主要为温度控制、压力控制、真空控制及转速控制。系统的真空控制,是指一个低于大气压力的空间、汽车空调系统的风门及热水阀一般都是由真空系统通过真空执行元件来进行控制。真空源由发动机进气歧管产生,随发动机运行工况的不同,进气歧管的真空度发生变化,怠速时,真空度最大,发动机最大负荷时,真空度最小。当空调开启时,发动机负荷增加,以及外界环境等变化,使得发动机负荷达到最大,真空度最小,此时如果执行制动动作,为了保证制动正常,常常需要减小发动机负荷来保证真空度,此时,最常用切断空调来降低负荷,保证真空度。而在炎热的夏季,尤其是在极热地区(如科威特、沙特以及我国新疆、海南等),外界环境温度超过40℃,空调切断后,乘员舱内人员舒适度降低,引起用户强烈的抱怨。因此,需要制定一种极热地区整车空调切断专项试验方法,在样车开发过程中,提前验证,以便厂家在设计时进行规避,减少汽车质量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极热地区整车空调切断专项试验方法,目的在于基于汽车用户(科威特、沙特以及我国新疆、海南等)在实际情况中可能遇到的高温使用环境,以模拟用户真实的使用方法来验证汽车空调是否切断,从而在车辆研发阶段提前发现故障隐患,分析问题原因并整改解决,避免问题流入市场,引起用户抱怨,损坏品牌形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极热地区整车空调切断专项试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行车工况试验
(1.1)中速重制动:起动样车怠速5-8s,用8-10s加速至40-60kph并维持该车速5-8s后,用5-8s减速至0,循环至少3次,记录空调切断次数;
(1.2)低速中制动:起动样车怠速5-8s,用5-8s加速至15-25kph维持0.8-1s后,用2-3s减速至8-10kph,维持8-10kph的车速0.8-1s之后再用2-3s加速至15-25kph,维持15-25kph的车速1-2s后用2-3s的时间减速到5-8kph,维持5-8kph的车速1-2s之后再用2-3s加速至15-25kph,维持1-2s之后用2-3s减速到0,循环至少3次,记录空调切断次数;
(1.3)低速轻制动:起动样车怠速5-8s,用2-3s加速至8-10kph,维持8-10kph车速1-2s之后用1-2s减速至0,循环至少3次,记录空调切断次数;
(1.4)中速连续三次制动:起动样车怠速5-8s,用10-12s加速至45-55kph,维持45-55kph车速2-3s后,用2-3s减速至25-35kph,维持25-35kph车速1-2s后用2-3s减速至15-20kph,维持15-20kph的车速1-2s再用1-2s减速至0,循环至少3次,记录空调切断次数;
(1.5)怠速中制动:起动样车怠速5-8s,用3-4s加速至5-8kph,维持5-8kph车速1-2s之后用1-2s减速至0,循环至少3次,记录空调切断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22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