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化合物、通过使用其形成薄膜的方法、和制造集成电路器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89086.5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4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朴圭熙;林载顺;曹仑廷;金铭云;李相益;李圣德;赵晟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DNF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F5/06 | 分类号: | C07F5/06;C23C16/34;C23C16/40;H01L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金拟粲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合物 通过 使用 形成 薄膜 方法 制造 集成电路 器件 | ||
1.由化学式(I)表示的铝化合物:
化学式(I)
其中R1、R2、R3、R4、R5、R6、R7、和R8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C1-C7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C2-C7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C2-C7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或C4-C20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族、杂芳族或脂环族烃基。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铝化合物,其中所述铝化合物具有350℃-550℃的热分解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的铝化合物,其中
R1和R5各自独立地为C1-C7烷基,和
R2、R3、R4、R6、R7、和R8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C1-C7烷基。
4.根据权利要求1的铝化合物,其中所述铝化合物由化学式(II)表示:
化学式(II)
其中R1和R5各自独立地为C1-C7烷基。
5.根据权利要求1的铝化合物,其中所述铝化合物由化学式(1)表示:
化学式(1)
6.形成薄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铝化合物在基底上形成含铝膜。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形成在300℃-600℃的温度下形成所述含铝膜。
8.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形成通过将所述铝化合物和反应性气体同时或顺序地供应到所述基底上而形成所述含铝膜。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形成供应包括如下之一的所述反应性气体:NH3、单烷基胺、二烷基胺、三烷基胺、有机胺化合物、肼化合物、及其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形成供应包括如下之一的所述反应性气体:O2、O3、等离子体O2、H2O、NO2、NO、N2O、CO2、H2O2、HCOOH、CH3COOH、(CH3CO)2O、及其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形成进一步包括:
使包括所述铝化合物的源气体气化;
通过将气化的源气体供应到所述基底上而在所述基底上形成Al源吸附层;和
将反应性气体供应到所述Al源吸附层上。
12.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形成形成包括如下的含铝膜:氧化铝膜、氮化铝膜、含碳铝合金膜、或含氮铝合金膜。
13.制造集成电路器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基底上形成下部结构;和
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铝化合物在300℃-600℃的温度下在所述下部结构上形成含铝膜。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所述形成含铝膜在所述下部结构上形成氧化铝膜、氮化铝膜、含碳铝合金膜、或含氮铝合金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DNF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DNF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908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