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车身信息化管理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3359.5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27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赖志永;何阳民;陈明福;谢义升;杨家秀;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66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信息化 管理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白车身信息化管理方法及其系统,方法包括:依据白车身的制造进程,上位机实时接收白车身的生产线焊接参数、螺栓扭力值、表面质量信息和关键尺寸信息;依据所述生产线焊接参数生成可视管理界面;依据所述螺栓扭力值对螺栓进行复紧;将所述表面质量信息与划分网格区域后的白车身视图的对应网格区域进行关联;将所述关键尺寸信息与已标注有尺寸线的白车身视图的对应尺寸线进行关联并显示。能够实现在线对白车身包括表面质量信息、关键尺寸、生产线焊接参数和螺栓扭力值的信息化管理和预警;能够提升对白车身质量的稳定性、有效性、全面性、准确性控制;提升质量控制效率,减少人员浪费,降低成本,并具备了质量的追溯查询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具体说的是一种白车身信息化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车身生产企业中,通常情况下白车身的制造工艺为:固点焊接、分总成焊接、总成焊接、二保焊补焊、钻孔、车门装配、打磨、揉光、擦净、钣金修复下线,而按正常的制造工艺,白车身的质量控制方法为:试片试验、凿检试验、首尾台三坐标检测、普通气动扳手拧紧铰链螺栓或定扭扳手拧紧螺栓、记录表手写记录质量问题,再人为整理成电子档。这样的白车身质量控制方式太依赖于人员的责任心,不但效率低下,增加了成本,而且白车身的质量稳定性得不到控制(如,焊点质量无法受控、表面质量无法受控、铰链扭力值无法受控、尺寸检测为离线抽样无法受控等),难以形成质量数据库,不具有质量追溯性、质量监督及时性差、共享性差等。
因此,在信息化时代,发展一种白车身质量信息化、智能化控制工艺对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白车身信息化管理方法及其系统,实现白车身质量信息的智能化管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白车身信息化管理方法,包括:
依据白车身的制造进程,上位机实时接收白车身的生产线焊接参数、螺栓扭力值、表面质量信息和关键尺寸信息;
依据所述生产线焊接参数生成可视管理界面;
依据所述螺栓扭力值对螺栓进行复紧;
将所述表面质量信息与划分网格区域后的白车身视图的对应网格区域进行关联;
将所述关键尺寸信息与已标注有尺寸线的白车身视图的对应尺寸线进行关联并显示。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为:
白车身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上位机,所述上位机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依据白车身的制造进程,上位机实时接收白车身的生产线焊接参数、螺栓扭力值、表面质量信息和关键尺寸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生产线焊接参数生成可视管理界面;
复紧控制模块,用于依据所述螺栓扭力值对螺栓进行复紧;
表面质量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将所述表面质量信息与划分网格区域后的白车身视图的对应网格区域进行关联;
尺寸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将所述关键尺寸信息与已标注有尺寸线的白车身视图的对应尺寸线进行关联并显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实现在线对白车身的焊接质量、车门铰链扭力、白车身表面状态、关键部位尺寸、车门下垂量等进行监测和预警;对白车身质量的稳定性、有效性、全面性、准确性控制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为实现车身的智能制造奠定了基础;实现了白车身质量控制的在线实时化、信息化、智能化,提升质量控制效率,减少人员浪费,降低成本,并具备了质量的追溯查询功能;实现了移动办公、远程任务指派、远程审批、远程监督信息化,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执行力和流程的规范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33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