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现浇梁底贝雷片拆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0982.5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2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侯忠尚;谢东;吴超;孔亚雄;曹振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4/00 | 分类号: | E01D2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现浇梁底贝雷片 拆除 技术 | ||
本发明公开了现浇梁底贝雷片拆除方法,所使用的装置包括桥梁、安装在桥梁上表面的提升架和贴合安装在桥梁下表面的横梁,所述提升架上设有提升电机,所述桥梁上开设有通气孔,且桥梁下表面的横梁上也通过气割开设有通孔,所述横梁上通孔的直径控制在28‑30mm之间,且横梁的一端上方通过螺栓安装有与其垂直的竖向槽钢,所述横梁上安装有可滑动的电动葫芦,所述竖向槽钢与桥梁的一侧翼缘板之间架设有防撞护栏,所述桥梁的下方浇铸有桥梁支撑跨,本发明减少了施工工序,且施工安全性更高,极大的提高了工效,减少贝雷片在梁底的滞留时间,缩短了工期,施工过程更加稳定可靠,节约了人工和贝雷片租用的成本,施工过程中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贝雷片拆除技术领域,具体为现浇梁底贝雷片拆除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性的人口大国,随着环境的污染人均占地面积正在与日减少,为了能够解决人们生存的土地和一些特殊地方的交通问题,各种地方不得不划入土建工程的施工场地,土建工程包括了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现时一般的土建工程项目包括房屋、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过去曾经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项目归类入本类,但随着工程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来属于土建工程范围的内容都已经独立成科。
贝雷片在土建工程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其源于英国和美国,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于1938 年采用英国工程师唐纳德设计的、大量用于欧洲及远东战场的一种米字型桁架钢桥,后经过改进形成了现在的贝雷片。贝雷片通过连接和相关构造,可用来搭设临时或永久性桥梁、组装架桥机和龙门吊、组装各种排架和支撑架等,用途非常广泛。
目前在跨铁路、公路、河道、地基条件差的现浇桥梁施工过程中,装配式贝雷片施工技术已普遍被采用。然而对于桥梁结构来说,梁体现浇完成后,大部分情况下桥梁底部存在无法支设吊装设备,或者底部存在净空不够的现象,增加了拆除时的施工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施工速度和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现浇梁底贝雷片拆除方法,解决了对于桥梁结构来说,梁体现浇完成后,大部分情况下桥梁底部存在无法支设吊装设备,或者底部存在净空不够的现象,增加了拆除时的施工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施工速度和工作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现浇梁底贝雷片拆除方法,所使用的装置包括桥梁、安装在桥梁上表面的提升架和贴合安装在桥梁下表面的横梁,所述提升架上设有提升电机,所述桥梁上开设有通气孔,且桥梁下表面的横梁上也通过气割开设有通孔,所述横梁上通孔的直径控制在28-30mm之间,且横梁的一端上方通过螺栓安装有与其垂直的竖向槽钢,所述横梁上安装有可滑动的电动葫芦,所述竖向槽钢与桥梁的一侧翼缘板之间架设有防撞护栏,所述桥梁的下方浇铸有桥梁支撑跨,所述桥梁支撑跨的底部安设有贝雷片;
在桥梁上表面的提升架安装完成后,首先通过桥梁上通气孔的放线定位对桥下的横梁进行定位,之后在横梁上通过气割开孔,之后在横梁上安装可以滑动的电动葫芦,并在横梁端部安装固定装置,避免拆除过程中电动葫芦操作失误,离开控制钢轨道,同时横梁的一端上方通过螺栓安装有与其垂直的竖向槽钢,且在竖向槽钢与桥梁的一侧翼缘板之间架设有防撞护栏,之后开始进入拆除阶段,当桥下贝雷片被拆除后,通过电动葫芦和横梁移动至桥梁的翼缘板外侧,再通过桥梁上表面的提升架吊至固定位置分片拆除和退场即可;
所述横梁还包括焊接在其通孔内部的钢筋,钢筋的长度要求穿过横梁顶板5cm并利用2cm厚的钢板垫片焊接进行固定,在厚钢板焊接完成后,在钢筋顶端通过加固螺栓对横梁进行双重的加固工作,当横梁长度不够时,采用钢板搭接焊法进行续接。
优选的,所述横梁的长度需超出贝雷梁基础宽度1m,且每根横梁上设置有至少相互对称的两个吊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09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